[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的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9755.4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彦孚 |
地址: | 529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检测 含油率 张力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的探头,属纺织品质量检测仪领域,尤 适合化纤在生产过程中的丝的含油率和张力质量检测。
背景技术:
丝的含油率和张力是影响丝的染色能力的两个主要参数,而丝的染色能力又是决 定丝的质量的一项最重量的参数。
传统的测丝的含油率的方法是取5g丝的样品,用有机溶剂将丝中的油剂溶解于 有机溶剂中,再让有机溶剂挥发,最后称得出纺丝油的重量,求出含油率。此方法费 时费工。1994年,牛津仪器推出世界首台NMR纤维含油率检测仪QP20。2000年,牛 津仪器再推出新一代NMR纤维含油率检测仪MQA7020,该仪器采用NMR脉冲核磁共振 分析法和牛津仪器独有的HIQ技术,采用电脑程控检测。省去了有机溶剂称重过程。 整个检测过程只需一分钟。但此种仪器一次只能测一个丝饼中的一段丝,而且是纺完 后再测。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一些纺织设备制造厂商纷纷推广生产线上的张力检测 系统,采用测力元件,或测磁场元件,或光电元件制成张力探头,在线检测丝的质量, 较好地解决了丝饼内层丝的质量检测,并可即时反映机台运行状况。但这种系统无法 测得影响丝的染色质量的重要参数含油率,无法省掉检测染色质量中所需的织袜、染 色、判色的一系列过程。
现在长丝的含油率、张力等质量参数通常需在丝纺完后才能检测,化纤生产中因 染色降低质量等级的比例通常在20%-50%,因此在线同时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是必 需必要的和急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的探头,其目的是在线检测影响 丝染色能力的含油率和张力的动态指标,提高检测速度和质量,及时反映丝在生产中 的质量情况。
本发明的方案是,利用测温元件、霍尔元件和电路板在各锭位生产的丝路中同一 位置采集与含油率和张力有关的温度和电压两个参数。
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的探头,包括测温元件、霍尔元件和电路板,这 些零部件安装在盒体上,其特征在于有在线检测温度及张力的探头;该探头由两部分 结构组成:一部分是由导丝器、导丝器座和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温度检测部分,圆形导 丝器的圆弧与导丝器座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并固定,温度传感器与导丝器座的下表面紧 密接触并固定,其另一面固定在弹簧片一端的一表面;另一部分是由霍尔元件、弹簧 片和磁铁组成的电压检测部分,磁铁连结在弹簧片一端的的另一表面,弹簧片另一端 固定在盒体,霍尔元件固定在电路板,其安装的位置靠近磁铁。
按上所述的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器 用粘结剂粘结在测温元件上,从而保证测温元件能灵敏地反应因与丝摩擦引起导丝器 的温度变化。
按上所述的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上有 两个“U”型导丝口分别安装在盒体两边的“U”型卡槽上。
上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电路板固定在盒体上的位置可调节。
本发明的检测探头工作原理是:利用导丝器与丝摩擦产生热量,其表现是温度; 丝的张力使弹簧片形变,使固定在弹簧片下方与磁铁相对应的霍尔元件的距离也发生 改变,因而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变化,电压变化反映了张力的变化。从张力值和温度 值与含油率和张力之间的关系经计算机输出含油率和张力数据。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易制作和安装,成本低;能在生产线上直接在计算机上得出 含油率和张力的值。及时反映丝生产的动态质量情况,及时指导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在线检测丝的含油率和张力探头的分解图。
图2是盒体装配主视图。
图3是盒体装配俯视图。
图4是导丝器装配图。
图5是弹簧片固定图。
图6是探头装配立体图。
丝1、导丝器2、导丝器座3、测温元件4、“U”型卡槽5、磁铁6、弹簧片7、 盒体8、螺钉9、“U”型导丝口10、孔11、螺孔12、霍尔元件13、调节槽14、电路 板15、保护盖16。
具体实施方式:
现用一具体例子阐明本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主机驱动的自动扶梯或人行道
- 下一篇:管形燃料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