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锅的自动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9129.5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岑玉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岑玉群 |
主分类号: | A47J27/09 | 分类号: | A47J27/0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305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锅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烹饪用具中的一个部件,具体属于一种压力锅的自动阀。
背景技术
在使用压力锅进行烧饭时,一般经过在锅内使米吸水的吸水工序、吸水后以满功率迅速加热升温使之达到沸腾状态的快速加热工序、在加压的锅内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煮米的沸腾保持工序、和沸腾保持工序结束后焖米的焖饭工序等各工序而完成烧饭。
利用压力烧饭煲进行烧饭的主要优点是,在烧饭时,特别是沸腾开始前或沸腾过程中提高锅内的压力,利用加热和压力的综合效果使水在短时间内浸透到米粒内,缩短烧饭时间,其结果可做成较软的米饭,在相关的专利文献中有所公开,例如: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27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137113号公报
最典型的烧饭煲是利用加热放入有水和米的锅的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涡电流发热来进行加热的所谓IH烧饭煲为主流,但是由于锅自身为发热构造,所以处于远离锅内侧壁的中央部到中央上部的米加热不足,容易产生烧饭不均匀的现象。
另外,观察利用上述的烧饭煲烧好的米饭状态,会发现由于处于锅的中央部和上部的中心部(烧好的米饭表面的中心部)附近的米加热不足,所以不象内侧壁附近的米那样膨胀,打开盖子时看到的米饭表面的形状不是平整表面,而是上部中心部低、周边(锅的内侧壁附近)高的碟形,视觉上缺乏美味效果。
进而,上部中心部加热不足的米饭,夹生、不够可口。
另一类别,不同于IH烧饭煲方式,很早以前就已经商品化的、将内装有加热器的电热板紧贴在锅底的热板式烧饭煲,利用加热器加热整个锅底,但是由于锅底部的集中加热而在锅内产生烧制不均匀,而烧好后的米饭表面呈山形,无法整体均匀地烧好。
通过烧饭煲的进一步改造,能达到均匀地烧米饭、并且烧好后的米饭的表面平整、起到视觉上的美味效果;国家专利公布了一种烧饭煲及烧饭方法,专利号为03149178.2,其结构为:容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烧饭物的锅、加热所述锅内的被烧饭物的加热装置、堵塞所述锅的开口部的盖体、具有连通或者阻断所述锅内部与外部空气以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为大体上固定的规定压力的开关机构的压力阀、附设在所述压力阀上、用于强制性地使该压力阀为开状态的压力阀开放机构和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量的同时、对基于所述压力阀开放机构的所述压力阀的开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在所述锅内的被烧饭物利用加热达到沸腾温度后的沸腾保持工序的初期段的水分充分的期间中,利用所述压力阀开放机构所述压力阀开动作,来一下降低正在沸腾的所述锅内的压力,产生崩沸现象,而搅拌所述锅内的米粒,达到均匀烧米饭、而且烧好后的米饭表面平整、视觉上美味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压力阀芯的开动由电磁阀和自控制装置控制,令压力阀结构复杂化,导致故障率增高,另一方面,由于结构的复杂,使生产成本加重,产品的故障机率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而提供结构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的一种压力锅的自动阀。
本发明以下方式实现的:由阀座和阀芯组成,其所述阀座设有连通锅体内外的排气通道,阀芯位于排气通道内,排气通道内设有台阶,台阶上段的孔径与阀芯大小相适配,阀芯位于台阶的端口上,并闭合其端口,阀芯由吸磁的材料制成,台阶下端设有磁块,与阀芯相吸引。
所述阀座是不吸磁的材料制造,下端为窄部,磁铁和密封圈套于阀座的窄部上,窄部穿于锅盖并固定于锅盖上。
所述阀座的出气口为漏斗状,出气口上盖有带透气孔的外罩。
所述阀座的漏斗状出气口周边设有呈放射状的排气槽。
所述阀座顶端设有帽盖,帽盖下端的阀座处设置有排气孔。
所述阀芯为球体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阀座上设置磁块吸引带吸磁材料制成的阀芯,同样达到延长排气时间,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2、由于结构简单,加上锅盖上没有电磁阀等控制装置,方便日常清理;3、纯机械式,故障率低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锅内压力达到临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阀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岑玉群,未经岑玉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警务系统装置
- 下一篇:用于配电网的无功分层自适应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