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数字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8646.0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民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6000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数字 电池 | ||
1.一种智能数字电池,包括电池组以及与电池组联接的电流感应器、电压感应电路、温度感应电路和稳压电路,与上述电路联接的智能控制芯片,所述的智能控制芯片与存储器联接,其特征在于:在电流感应器与温度感应电路之间设置有放大电路和省电控制电路,所述的放大电路和省电控制电路与智能控制芯片联接,智能控制芯片还与数据收发电路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电路与电流感应器的输出端联接,将电流感应器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后送入智能控制芯片进行模数转换,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2A、IC2B、电阻R5-R12、电容C6、C7、C9-C11,运算放大器IC2A的2脚通过电阻R5与电流感应器的输出端联接,IC2A的3脚通过电阻R6与电流感应器的输入端联接,IC2A的8脚与省电控制电路联接,IC2A的1脚通过电阻R11与电容C6与智能控制芯片联接;运算放大器IC2B的6脚通过电阻R7与电流感应器的输入端联接,IC2B的5脚通过电阻R8与电流感应器的输同端联接,IC2B的7脚通过电阻R12与电容C7与智能控制芯片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省电控制电路为温度感应电路及放大电路提供省电控制的电源,由场效应管Q1、电阻R15、R16、电容C4、C12组成,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联接,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6与智能控制芯片联接,Q1的源极与温度感应电路联接,并通过电容C4、C12与运算放大器IC2A的8脚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感应电路由电阻R13、R14、热敏电阻RT和电容C5组成,热敏电阻RT和电阻R14串接后与智能控制芯片联接,电容C5并联于串接的热敏电阻RT和电阻R14之间,电阻R13的一端与省电控制电路联接,R13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和电容C5一端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芯片由芯片IC3组成,采用的型号为F9222,芯片IC3的12、13脚与数据收发电路联接,IC3的14脚与省电控制电路联接,IC3的16脚与电压感应电路联接,IC3的17、18脚与放大电路联接,IC3的19脚与温度感应电路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收发电路由电阻R18-R22、三极管Q2、二极管D1、D2组成,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芯片IC3的12脚联接,电阻R20串接于芯片IC3的13脚与Q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21并联于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Q2的集电极通过端口DATA与外部设备联接,其中电阻R22、二极管D1、D2提供端口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感应电路将电池组的电压信号提供给芯片IC3,由电阻R3、R4、电容C8组成,电阻R4和电容C8并联后与电阻R3串接于电池组一端和芯片IC3的16脚。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智能数字电池的电池容量显示方法,该方法的执行步骤是
首先,检测电池电压是否足够,电压小于设定值则不工作;电压足够则顺序检测电池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流、温度等数据并记录存储;
其次,若检测到有充电电流则表明电池正在充电,记录充电数据,累加充电充入电量,并根据充电电流及时间计算充电充入的电量对电池电量进行累加,得到电池的实际容量;
第三,若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而检测到有放电电流则表明电池正在放电,对电池电量进行累减,根据放电电流的大小和放电的时间计算放电消耗的电量,对电池电量进行累减,得到电池的实际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容量显示方法,其特征是:当电池被过量充电时,根据电池的额定容量数据,限制容量值的累加,满电量时进行校正,停止继续充电;当检测到电池彻底放完电时,自动对电池容量自动清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容量显示方法,其特征是:电池充电时得到的电池实际容量和电池放电时得到的实际容量的数据,通过数据收发端,传送到相关设备进行转换或显示,所述的数据包括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充电工作次数、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电压、温度、容量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民,未经陈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86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