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散热器的热转接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6789.8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郑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散热器 转接 部件 | ||
【技术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置散热器的辅助部件,尤其是热耦合该外置散热器于一笔记本电脑上的热转接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都几乎都配置在计算机系统内,采取风冷或水冷等直接冷却方式将热量转移至外部环境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般都必须保留很大空间给散热器,可是这带来了此种设计方式最大缺点:为了配合系统的最大散热需求,必须在该系统内配置相当大小的散热器来进行散热,占用空间、增加重量,与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的轻薄短小的发展方向相违背;同时,在炎热的季节或地域,笔记本电脑自带的散热器对满足系统满负荷运营下的散热要求汲汲可危,时时有死机甚至烧坏电子元件的危险,遂有了先将部分热量引导至系统外部,再做散热处理的想法,以提升散热效率。相应地,必须有一热转接装置,负责将热量由内部转接给外部散热器,但是目前现在市场上的散热技术大多采取内置式冷却装置,无法提供这样的设计;或者即使有“外置散热器”的概念,由于其与内置散热器无法兼容,实际上很难达到内外散热器同步工作的目的,进而影响了“外置散热器”的推广。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外置散热器的热转接部件,以便外置散热器借由该部件热耦合于一笔记本电脑上,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提供一种外置散热器的热转接部件,以便一外置散热器借由该部件热耦合于一笔记本电脑上,实现外置散热器与内置散热器的热耦合,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置散热器的热转接部件,安置于一电子装置中,且该热转接部件热耦合于一置于该电子装置内的内置散热器与一外置散热器之间,其中,该内、外置散热器包括至少一集热管以及至少一导热棒,该集热管一端以一扣具扣于该内置散热器上,且该热转接部件包括一集热块,该集热块开设至少一集热管孔,供上述内置散热器的集热管的另一端穿设,且该集热块一侧还以至少二弹簧连接一导热块,且该导热块与该集热块之间容设上述外置散热器的导热棒。
综上所述,内置散热器的集热管、外置散热器的导热棒插设并紧密贴合热转接部件,实现内外置散热器的热耦合,便于该内置散热器将部分热量借由该热转接部件传导至该外置散热器,令该外置散热器与该内置散热器同步工作,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转接部件热耦合于一外置散热器与一内置散热器之间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热转接部件空置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沿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热转接部件于使用时沿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热转接部件于使用时沿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该热转接部件10安置于一电子装置3中,且该热转接部件10热耦合于一置于该电子装置3内的内置散热器30与一外置散热器2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3为笔记本电脑。
请继续参阅图1,该内置散热器30至少包括一散热片组33,该散热片组33一面紧密接触一发热元件32,用以将部分热量由该发热元件32传导至该散热片组33,且该散热片组33另一面上以一扣具35扣紧一冷却装置为其散热,本实施例,该扣具35分别扣住至少一导热管36的一端以及至少一集热管31的一端于该散热片组33上,且该导热管36的另一端延伸至该电子装置3的散热口(未图示),以便借由该散热口附近设置的第一风扇34,将该导热管36中输自上述散热片组33的热量吹散至外部空间,另,该集热管31另一端延伸并紧密接触上述热转接部件10,用以将上述发热元件32的其余热量传导至上述热转接部件10。
该外置散热器20可采用风冷式或水冷式,本实施例中,该外置散热器20内设若干散热鳍片22,且这些散热鳍片22顶面组设一第二风扇23,又,该外置散热器20一侧延伸出至少一导热棒21,该导热棒21一端插入并紧密接触上述热转接部件10,另一端与该散热鳍片22的底面紧密贴合,另,该外置散热器20还包括一与上述导热棒21同向延伸出的定位杆24,该定位杆24顶部凹陷二定位槽241(参看图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67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钓鱼竿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对虾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气提式除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