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合建式曝气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4798.3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军;王顺才;蒋爱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联创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5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卫华 |
地址: | 21420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合建 式曝气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将矩形沉淀池置于矩形曝气池中的节能合建式曝气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处理设备中,曝气池和沉淀池通常独立设置,两者通过管道连接,一方面,设备零碎,结构不紧凑,占地面积大,另一方面,曝气池和沉淀池需分开砌筑池体,布设较长的管道连接,投资成本相对大。在处理工艺上,一般采用常规的A2/O工艺,其存在以下三个缺点:1.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2.由于缺氧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3.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只有一少部分经历了完整的放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历厌氧状态而直接有缺氧区进入好氧区,这对系统除磷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于一体的合建式池体,节省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占地面积,而且能提高曝气效率,主要改进在于将矩形沉淀池置于矩形曝气池中,还可用共享墙壁来减少投资。具体是这样来实施的:节能合建式曝气沉淀池,包括矩形曝气池、矩形沉淀池及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矩形沉淀池置于矩形曝气池中,矩形沉淀池与矩形曝气池间通过配水隔墙连通。
沉淀池可以是初沉池或二沉池或终沉池,并且可以设一个、两个或多个沉淀池并联构成。
矩形曝气池可以是方形或长方形,矩形曝气池壁和矩形沉淀池壁间设有隔板,其把矩形曝气池分隔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可以设置成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的一种或多种,以满足不同工况的要求。因为该设计可使矩形沉淀池与矩形曝气池共享部分墙壁时,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成本,而且沉淀池壁在曝气池中能对水流起到碰撞作用,有利于提高曝气效率。
为避免与传统A2/O工艺回流污泥硝酸盐对厌氧池释放磷的影响,本发明采用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即将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面,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进水和混合液回流均进入缺氧段,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氮,再进入厌氧段,保证了厌氧池的厌氧状态,强化除磷效果。在池体设计上,隔板将矩形曝气池分隔成至少三个区域,依次设为顺序水连通的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池的水连通,缺氧区上置有污水进水管,缺氧区分别与好氧区、沉淀区间置有回流管。
生物处理区包括缺氧区、厌氧区及好氧曝气区。考虑到污水处理厂有较高的除磷脱氮要求,二沉池回流污泥及好氧曝气区硝化液回与进水在进水混合区后流至缺氧段,在潜水搅拌器的作用下,泥水充分混合,且缺氧段污泥浓度可较好氧段高出近50%,比常规法具有较多的污泥储量和较长的污泥泥龄,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厌氧区能够免除内回流硝化液中溶解氧对厌氧环境的影响,在厌氧条件下,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将细胞物质中的磷释放出来,以溶解性的磷酸盐形式存在,通过对磷的释放,聚磷菌在好氧阶段能从污水中吸收几倍于所释放的磷,即所谓的过量摄取。然后再进好氧曝气区,从而达到生物除磷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综合考虑设计施工的方便与投资成本的节约,矩形曝气池与矩形沉淀池间的隔板通常设计为矩形沉淀池壁的延伸,或者将隔板设于矩形曝气池与矩形沉淀池间对应角的连接线处。
本发明通过将矩形沉淀池设计在矩形曝气池中,又将矩形曝气池设计成若干区域,各区域与矩形沉淀池可共享部分墙壁,使整个设备的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曝气效率高,特别是进水依次接入缺氧区在、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形成水循环,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节能合建式曝气沉淀池,矩形曝气池1内置有二个并联构成的矩形沉淀池2,矩形曝气池1壁和矩形沉淀池2壁间设有隔板3,隔板3为矩形沉淀池2壁的延伸,隔板3将矩形曝气池分隔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根据设计要求可以置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的一种或多种,沉淀池可以置为初沉或二沉池或终沉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联创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联创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数控圆弧球面加工机
- 下一篇:模块化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