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拆式听诊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4114.X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劲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4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式 听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拆式听诊头。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用于诊断人体心、肺等器官活动声响变化的一种器械。听诊头是听诊器的主要部件,一般由听头及听杆相互连接而成,在听头上有听音腔,在听音腔与听杆间有用于传送声音的通道,在听音腔的开口部位有听音膜。由于听诊不同的器官时需要用不同的听诊头,因此常常在一个听诊头上设置两个或3个不同形状与大小的听音腔,在每个听音腔上都设置了各自的通道,当需要用哪个听音腔时,就转动听杆,使听杆上的通道与指定的听音腔的通道连通,与其它听音腔的通道则被切断。在现有技术中,承担此项任务的结构是一个套筒与弹簧,当转动听杆时,迫使套筒回缩,在转动到位后,套筒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进入对应的听音腔上的通道内,使该听音腔与听杆的通道连通,同时,卡入听音腔通道内的套筒端部又起着定位作用。这种结构的缺陷是:套筒结构复杂,为了使套筒能顺利被压回听杆上的通道内,套筒的开口部位表面必须做成球形表面,这使得加工制作与装配都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一旦精度不足,易产生听杆旋转不畅或听杆易拔出的现象;此外,产品出现故障后若返修就会导致零件报废;因此制造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式听诊头,以方便制造与安装,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听头上设置至少一个听音腔,在听音腔的开口部位有听音膜,在听头内有可以转动的听杆的头部,并在听杆的头部设置轴向通道与垂直于轴向通道的相互连通的听杆通道,在听头内、听音腔的底部设置可以在听杆转动至指定位置时与听杆通道连通的听头通道;其特征是:听杆通道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在直径大的一端形成大端通道,在直径小的一端形成小端通道,在大端通道与小端通道的接合部形成听杆端面;在大端通道内放置带有球面的定位件,在带有球面的定位件与听杆端面之间放置弹簧,在听头通道靠近听音腔的一端设置进口,该进口的直径小于听头通道的直径,在进口与听头通道间形成听头端面,带有球面的定位件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听头通道5内,嵌在对应的听头端面上。
在听杆与听头的接合部设置密封圈。在听头与听音膜的接合部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起紧固与密封作用的密封圈。在听头上对应于安装听音膜的端面上设置环形的凸环,在听头的圆周面上设置螺纹,紧圈的一端与听头螺接,另一端有向内收缩的环形压圈,听音膜的边缘被压在压圈与听头的端面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a、产品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后可方便地将听头与听杆相互拆卸,对相关零部件进行维修,且拆卸时不会导致零部件的损坏;b、本发明同时采用“O型密封圈”和带有球面的定位件的球部与听头端面的密封后,具有与密封式听头同等的声学特征;c、本发明采用不贯通的套筒替代原来贯通的套筒结构后,制造成本较密封式结构低,因为这种底部带有密闭的球面的套筒在加工时可以用模具一次冲压成型,比较方便,而原来同时加工及装配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听头5上设置至少一个听音腔3,在听音腔3的开口部位有听音膜2,在听头5内有可以转动的听杆7的头部,并在听杆7的头部设置轴向通道8与垂直于轴向通道8的相互连通的听杆通道,在听头5内、听音腔3的底部设置可以在听杆7转动至指定位置时与听杆通道连通的听头通道1;听杆通道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在直径大的一端形成大端通道12,在直径小的一端形成小端通道15,在大端通道12与小端通道15的接合部形成听杆端面;在大端通道12内放置带有球面的定位件11,在带有球面的定位件11与听杆端面之间放置弹簧10,在听头通道1靠近听音腔3的一端设置进口16,该进口16的直径小于听头通道1的直径,在进口16与听头通道1间形成听头端面,带有球面的定位件11在弹簧10的作用下,进入听头通道1内,嵌在对应的听头端面上,在带有球面的定位件11与听头端面的接合部形成一个密封及定位面,有了该密封及定位面后,可以阻止另一个听音腔内的声音通过其通道同时进入听杆通道12内,产生干扰,影响正常的听诊工作。
使用时,听音膜2接收器官发出的声音,经过听音腔3处理后,通过进口及听头通道1进入听杆通道的小端通道15内,再经听杆7内的轴向通道8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劲,未经陈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