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型茶叶叶面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3529.5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效钊;徐超;王雄;陆亚玲;钱佳;胡波;陈敏;刘文宏;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茶叶 叶面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多元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茶叶专用液体型叶面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我国现有茶园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5%,位居世界第一。茶园平衡施肥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有机肥和无机肥要平衡;二是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要平衡;三是基肥和追肥要平衡;四是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要平衡。茶树是采叶作物,叶片多,叶层厚,叶面积指数大,所有的叶子都能吸收附着在叶子表面的养分;叶面施肥是平衡茶树养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养分的最佳方法。叶面施肥具有其独特的优点:①养分吸收快,能及时补充作物缺少的养分。②用量少、养分利用率高。③在茶树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减低,或干旱、低温等造成根系吸收养分受阻时,只有采用叶面喷施才能迅速补充营养,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④施用方便。叶面施肥不仅能提高茶叶产量,而且改善茶叶品质。但是,我国市场上针对茶叶的叶面肥料品种太少,且多数养分单一。由于大、中、微量营养元素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养分的有效性降低,加上叶面肥料在作物叶面上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养分的利用率。因此,目前,国内还未见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茶叶需求养分规律,旨在提供茶叶专用的全营养液体型叶面复合肥料,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复配时防止磷酸盐沉淀和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本发明所称的大量营养元素是指氮、磷、钾,选自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其含量分别以N和P2O5和K2O计;所称的中量营养元素为钙和镁,选自硫酸镁和氯化钙,其含量分为以Mg、Ca计;所称的微量营养元素为锌、钼、锰、硼、铁和铜等,选自硫酸锌、钼酸铵、硫酸锰、硼砂、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其含量分别以Zn、Mo、Mn、B、Fe和Cu计。在计算含量时,以钼酸铵为例,除钼外,还应将铵中的氮计入总氮中,余类推。
本发明所称的液体型茶叶叶面复合肥,就是在水中复配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各类营养元素有以下含量:(N和P2O5和K2O)50-200g/L,(Mg和/或Ca)5-20g/L,(Zn和/或Mo和/或Mn和/或B和/或Fe和/或Cu)10-60g/L;螯合剂3-10g/L,润湿剂0.05-0.3g/L。
优选:(N和P2O5或K2O)80-180g/L,(Mg和/或Ca)8-18g/L,(Zn和/或Mo和/或Mn和/或B和/或Fe和/或Cu)15-55g/L,螯合剂5-8g/L,润湿剂0.1-0.2g/L。
较佳:(N和P2O5或K2O)100-150g/L,(Mg和/或Ca)10-15g/L,(Zn和/或Mo和/或Mn和/或B和/或Fe和/或Cu)20-50g/L;螯合剂5-8g/L,润湿剂0.1-0.2g/L。
所述的螯合剂选自EDTA或乙二胺或柠檬酸等。
所述的润湿剂选自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月桂酰二乙醇胺、椰油酸二乙醇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
本复合肥中氮、磷、钾是必须的,中微量元素可据测土施肥的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土壤中Ca或Fe元素丰富则可省略Ca或Fe,余类推。
将上述各种原料进行复配,为防止磷酸盐沉淀,采用添加螯合剂为主、降低溶液pH为辅的解决办法,螯合剂与中、微量元素形成具有空间位阻的螯合物以抑制沉淀生成,降低pH有利于提高磷酸盐的溶解度。其次,鉴于茶叶表面比较光滑且有蜡质保护层,为解决溶液与叶面的润湿问题,采用添加润湿剂的办法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通过提高溶液对叶面的浸润性,以增加接触面积和延长滞留时间,使养分被叶面充分吸收。
本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螯合、复配、过滤等单元过程,所述的溶解就是将计量的氮、磷、钾原料溶于水中得到溶液A,将计量的中、微量元素原料溶于水中得到溶液B;所述的螯合就是向B溶液中加入计量的螯合剂于60-80℃下搅拌反应0.5-2小时;所述的复配就是将溶液A和螯合后的溶液B混合并加入计量的润湿剂搅拌均匀,柠檬酸调pH3-6,过滤旨在除去原料中带进的非水溶性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3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