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2051.4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6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收容具有Smart Card规格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计算机的外形尺寸进一步小型化、轻便化,当前笔记本计算机通常需通过更多的外挂式储存卡以配合达成更多、更强的功能,所以专用于组接各种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得以广泛应用在笔记本计算机中。最早的电子卡连接器仅包括绝缘本体及用于与相应电子卡电性接触的端子,电子卡在使用时,部分露在外面以方便使用者直接用手将其拔出。而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电子卡连接器通常会设有退卡机构,需要退卡时,再次向内推动电子卡即可将电子卡弹出。
如中国台湾专利第275590号所揭示的一种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位于上层的Express Card连接器及位于下层的Smart Card连接器,其中SmartCard连接器进一部包括一退卡机构,但由于Smart Card连接器本身高度较矮,不便安装退卡机构于其一侧,所以将该退卡机构组装于Express Card连接器一侧,实为一种有效降低连接器高度之方法。但将退卡机构设于电子卡连接器一侧并没有减少该电子卡连接器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即导致其安装于电子设备内部时所需空间随之增大,不符合节约空间的趋势。
所以,有必要对上述电子卡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该退卡机构能方便地将Smart Card从电子卡连接器内退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至少可同时收容两个电子卡,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安装部;遮蔽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堆叠排列的塑料壳体;间隔板,其位于绝缘本体及塑料壳体之间;具有一组导电端子的端子模块,其延伸入塑料壳体与间隔板形成的收容部内;收容于安装部的退卡机构,其包括具有心型槽的基座、退卡部、止动件及弹性组件;当电子卡插入收容部时推动退卡部,从而带动基座并经过止动件及心型槽的配合使基座定位在固持位置,再次推动电子卡,前述止动件与心型槽松开,基座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带动退卡部将电子卡退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借绝缘本体一侧的安装部安装一Smart Card退卡机构,使整个连接器高度降低,且可有效减小电子卡连接器占用空间及占用电路板面积,使电子设备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绝缘本体及退卡机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塑料壳体及其它组合部件底面图。
图5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5详细介绍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简要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件: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主要由位于上层的第一连接器101、位于下层的第二连接器102及固持件8组成,其中第一连接器101及第二连接器102分别用于收容Express Card及Smart Crad。第一连接器101包括绝缘本体2、遮蔽绝缘本体2的遮蔽壳体1、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第一导电端子3、第一退卡机构7’及由绝缘本体2与遮蔽壳体1共同形成的第一收容部9;第二连接器102包括充当底板的塑料壳体5、位于遮蔽壳体1与塑料壳体5之间的间隔板4、端子模块45、第二导电端子6及第二退卡机构7,其中,间隔板4与塑料壳体5共同形成第二收容部9’。
请参阅图2所示,遮蔽壳体1包括主板部10及自主板部10两侧向下延伸的侧壁12,主板部10及两侧侧壁12共同形成一电子卡插入口(未标号)。所述主板部10向第一收容部9方向延伸设有一对弹性片11,主板部10前端两侧进一步设有一对固定部13及位于固定部13后端的固持部14,其中,所述固定部13包括安装孔130及自安装孔130向下弯折形成的扣持片131,所述固持部14上设有一固持孔140。邻近电子卡插入口(未标号)并自主板部10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弯折片121,自侧壁12底部向上弯折形成有锁扣片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