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坪专用肥及造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827.5 | 申请日: | 200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涛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席树文;苟红东 |
地址: | 722300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坪 专用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草坪的专用肥料。
背景技术
以有机无机复肥产品为特征的复混肥始于80年代中后期。这一新型肥料的出现,是有机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广大农民热切需求及广大科技人员努力研制的产物。10多年来,对这种复混肥的研究和应用有了相当明显的进步。在有机原料方面,扩大至包括糖业、畜牧业、冶金、矿山、化工、食品加工、环卫等行业在内的20多种固、液废物。在对这些废物性质的研究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复混肥中有机-无机配方原则及有机-无机配合的时空效应机理,促进了有机无机配合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对于废物资源的规模加工及专用设备的开发也受到了企业和科研部门的重视。例如,猪、鸡粪干燥、污泥脱水、垃圾分拣、物料粉碎等方面,全国都有不少厂家投入资金开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近10多年来,全国各省市,从东北到华南,从华东到西北,先后建立了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工厂。在不少全国性的肥料学术会议上,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制和应用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的有机无机配合是一种物化了的技术,即有了产品(有机复肥)载体,因此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我国现处于由二次加工转为一次加工阶段的发展过程,此阶段最大特点是有机无机配合技术具有了产品载体,此阶段的技术深化、提高,变二次加工为一次加工,其科技进步集中表现在把有机-无机配合的研究,推进到分子水平。为中小复肥厂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
尽管复合肥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复合肥料主要是用于农作物,专门适用于草坪的与农作物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市场上已有少量进口的草坪专用肥,但本土化能力差,养份单一,肥效欠佳,以无机化学肥料为主,且价格特别昂贵(吨价5000元左右),国内大部分草坪用肥以农业化学肥料代替,加剧了土壤的板结,病虫以及生理性病害滋生严重。草坪生产中,草坪草的生长具有特殊性。首先是草坪草主要进行营养生长,要求茎杆直立而且纤细,如果像农作物生产中要求的粗状茎杆,则失去草坪的意义;其次草坪除作运动外,主要是具有优良的感观色彩,如果像农作物一样,每当进入秋季所有草坪草都开花结实,整个草坪将严重退化。因此草坪专用肥的配制与通用的复混肥有区别,应根据草坪生长的特点和人们对草坪的要求来配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草坪专用肥料及造粒方法。
具体地说,一种草坪专用肥,其包含以下组分:无机肥料35-75%,有机肥料25-35%,并且无机肥料总量基本为有机肥料的1.5-2倍,余量为填充料和粘合剂。
所述的无机肥料为尿素普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氯化钾中任意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并且N、P、K按照9-11∶7-9∶5-7为宜。
所述有机肥料为干燥的动粪便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其中动物粪便占有机肥料总量的60-85%,其余为草木灰。有机肥料中选用禽类粪便、牛粪、豆饼、骨粉、蹄角粉或者动物骨核中任意一种或者任意混合物。
所述填充料和粘合剂包括沸石、膨润土或白粘土,并且填充料和粘合剂占复合肥10-15%。
在本发明还加入除草剂或杀虫剂或保湿剂或各种抑制剂、杀菌剂。
草坪专用肥造粒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中任意一个:(1)在造粒区将造粒机圆盘改为大园盘内套小盘,使物料提前在小盘为形成小颗料,成晶核,提前成球后再进入大盘,使得二次初步成球在大盘;(2)干燥机内采用外加热方式使物料在60-65℃下二次成球;(3)在筛分系统中对产品通过刨光打磨,滚园整形,包膜涂油,精细加工进行三次成球;(4)在干燥机和造粒机之间陈化物料,以除去部分水分实施予干燥。
本发明在有机物料有机质的加入可刺激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对肥料养分的利用率,调节无机肥料中养分的释放速度,因而又是一种化肥增效剂,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0%-30%,磷肥利用率5%-10%,提高钾肥利用率5%左右,肥料利用率高。根据化学肥料的溶解度和团粒法造粒原理,改造了现有造粒机、干燥机和筛分系统,实行多元化造粒,解决了原料难成球和起大球的两大难题,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开辟了一条新的多元化造粒技术。
具体地说,本发明优点是:
(一)有机无机复合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涛,未经李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胸美体的透气胸罩
- 下一篇:一种多媒体接收视听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