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磨床吸盘充退磁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061.0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蒋高峰;王云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磨床 吸盘 退磁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退磁控制器,特别是一种改进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
背景技术
平面磨床通常使用电磁吸盘装夹工件,为了可靠地吸合和方便地取下工件,电磁吸盘的充退磁控制电路设计是很重要的。我国目前采用的较先进的充退磁控制器,或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触发导通来控制电压的大小,通过控制内部和外接继电器(或接触器)来完成电压的方向切换,或是通过主回路由四只功率管以桥式连接形成H桥逆变输出幅值和方向均可调的直流电压进行无触点输出,直接接电磁吸盘,以实现电磁吸盘的充退磁控制。如:名称为“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专利号为:95104101.0)的发明专利,就是采用主回路无触点输出的充退磁控制器、或是通过主回路由四只功率管以桥式连接形成H桥其对角上连接有两个继电器,直接接电磁吸盘,以实现电磁吸盘的充退磁控制。
但目前这些充退磁装置仍有许多不足之处:①继电器触点频繁切换会因拉弧而产生电蚀,影响导通或发生粘连,从而使产品失效。②简单的正反向切换不能很好的使工件退磁,退磁效果很差;③“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虽然退磁效果良好,但主回路H桥输出功率较大,长时间工作器件容易发热而造成器件的损坏,故障率较高。④主回路H桥其对角上连接有两个继电器,充磁时电压不能调节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退磁无触点输出,在充磁时由继电器不带载进行切换配合功率管T2输出可调节的直流电压;采用单片机编程控制回路,各控制回路间设置有光电藕合等器件,使充磁电压可以调节的一种改进的磨床吸盘充退磁控制器。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由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组成,主回路包括H桥逆变电路,控制回路包括输出电压正反切换控制及输出电压幅值控制,交流电源分两路分别连接在变压器和整流器上,变压器与整流、稳压电路连接,整流、稳压电路与控制回路电路连接,整流器与H桥逆变器连接,状态控制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又两路分别与滤波电路和触发器连接,滤波电路与H桥逆变器连接,其本发明的突出进步在于:所述H桥逆变电路的一侧上管两端连接有一个继电器,其中继电器与功率管并联并与滤波电路连接,充磁时通过继电器与功率管输出可调节的直流电压,退磁时轮换导通输出可调电压,并直接与电磁吸盘连接;控制回路由单片机、光电藕合器、定时器组成并相互连接,控制回路对输出电压正反切换及输出电压幅值。
单片机的程序控制可根据不同磨床的技术指标和不同材料的退磁曲线进行编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磨床吸盘的充磁由单片机控制,主回路采用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触点维持保持状态,不频繁切换,避免了触点的电蚀、采用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宽调制)方式驱动功率管T2输出可调节的直流电压。
②退磁控制由单片机切换到退磁状态,由程序根据不同吸盘的指标和不同材料的退磁曲线要求综合分析,确定可满足需求的退磁同期和退磁时间,达到良好的退磁效果。
③电路采用单片机PWM方式驱动H桥输出退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退磁,避免了功率管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延长了功率管的寿命,降低了故障。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退磁无触点输出,在充磁时由继电器不带载进行切换配合功率管T2输出可调节的直流电压;采用单片机编程控制回路,各控制回路间设置有光电藕合等器件,显著的进步是使充磁电压可以调节,缩短了退磁时间,提高了退磁精度,减小充磁时的功耗,增强产品的抗干扰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电路结构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原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深宽比自对准接触刻蚀中减低接触电阻的方法
- 下一篇:涡卷压缩机的供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