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7845.1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荣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C13/00;C05C9/00;C05D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2200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有机肥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许多便利同时,也饱尝了环境污染,生态失 衡等带来的恶果。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 收而发挥功效的一种肥料类型。叶面施肥见效快、利用率高,用量少、施用 方法简便,增产效果明显,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中国的科学施肥水 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 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 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 质量安全。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施肥体系,生产无污染、无 残留的生物肥料、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地产出 率,开发新型的高效肥料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有 机肥的生产方法。用该方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大大减少了化肥的污染和在 农副产品中的残留量,并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具有见效快、无毒、无害、 无残留特点,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生物有机肥。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按下列步骤:
1)在清洗干净的蘑菇中加入2.1~10倍的水,再加入硫酸至pH值为1~ 5,搅拌均匀后,在10~50℃条件下浸泡3~10小时,过滤,沉淀,分离上清 液,静置24小时后,得到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液体;
2)将步骤1)得到的液体在常温下置放10~40天,转化为清亮透明的淡 黄色、无沉淀、有刺激性浓氨味的液体即得到生物有机肥。
在本发明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中,调节pH值还可以用本领域其熟知的 酸如柠檬酸等。
用本发明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有机肥的原理:
首次从蘑菇中提供出来的上清液其主要成份是蛋白质,为乳白色、有香 味、不透明液体,其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只有将其在常温下置放一定的时 间,使蛋白质充分水解氨化转化为清亮透明的淡黄色、无沉淀、有刺激性氨 味的液体时,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做为肥料使用。
为了加快蛋白质充分水解氨化,还可在步骤1)得到的液体中加入总体积 3%的尿素促进蛋白质充分水解快速转化为氨类物质。
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主要成分为氨类物质,并含有微量的铁、 锌、锰、硼、钙等微量元素。
本发明的有机液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天然生物中提取的特种有机质, 内含多种植物诱导物质。使优良生长基因和抗逆基因传递信息,调动和激活 植物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起到超常的生长、增产及增值作用。增加叶绿素, 提高光合效率,加速氨基酸、蛋白质、糖和油脂及维生素的合成与积累,使 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增加,营养丰富色味均佳,外观正规。
根据不同植物生长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同,还可以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 生物有机肥中增加其它功能性成份组成新的肥料。比如,加入一定的氮元素, 能进一步促进中草药材枝杆生长;加入硼有利瓜果受粉坐果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生物有机液肥具有以下优点:
1)在保证同样产品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肥料施用量达3-4成;
2)利用率高,吸收运转快,能及时满足植物需要;
3)解决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有效养分低的矛盾,提高了养分利用率, 减少了大量土壤施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4)直接影响植物体内代谢,有促进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发育,产生大量的 吸收根和果菜挂果枝的产生及增强小麦的分蘖,能充分利用土壤中较大分子 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5)叶面施肥节省肥料,如磷、钾及微量元素用量只相当于土壤施肥的1/5 -1/10;
6)成本低廉、耐储存、久放不变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发明人给出的本发明的生物有机液肥在不同作物间的使用方法 和制造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制造例
1)称取清洗干净的蘑菇5公斤,加入2.1倍的水,再加入硫酸至pH值为 3,搅拌均匀后,在40℃条件下浸泡5小时,过滤,沉淀,分离上清液,静置 24小时后,得到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荣,未经李俊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7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