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引力惯性转换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7330.1 | 申请日: | 200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7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增民;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增民;刘斌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000陕西省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引力 惯性 转换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更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利用永磁体转子与永磁链上的永磁体的引力相互作用产生动力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都是利用石油在汽缸内点火膨胀产生压力,由活塞带动连杆.曲轴.及惯性轮转动的,并没有不加油的发动机。
传统的对永磁材料的利用,只起到一个传递的作用,例如永磁电动机.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能在定子中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引力带动电动机的永磁转子转动输出的动力其实是把电能变成机械能,又例如所谓的永磁发电机它是利用其它的动力带动永磁转子转动永磁转子在静子线圈中切割磁力线感应而产生电能并输出的,其实是把输入的机械能变成了电能输出的,单从永磁体的应用角度来讲它不能产生能量只起到传递作用也有节能效果。近年来永磁材料的性能越来越好,如:钕铁硼它能吸引比自身重量大几百倍的物体,而且一旦充磁后长时间不会消失,从物理课本上得知,永磁体由许多的小磁畴组成,永磁体在充磁前每个磁畴中都存在着川流不息的环流,每个环流都产生磁场,只是由于它们是无序排列所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而不显磁性,充磁后将微观的无序变成了宏观的有序而显磁性的。
1957年李政道与扬振宁合作在微观领域里发现了宇程不守恒定律,2001年10月李政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工业发展高科技论坛”上发表了他的<物理的挑战>文章:明确的指出“最大的守恒就等于最大的不守恒可能”并且最后指出21世纪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微观的不守恒在宏观的应用问题。”
2004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了“无偏二极管”在常温下无须添加任何能源就能不断输出能量,已获的四国专利,并经多名专家鉴定,是真实可靠的。
传统发动机的缺点是石油资源面临枯竭,又排放污染.不利环保。永磁电动机永磁发电机对永磁材料使用上的不足之处是:永磁体只起到了传递的作用和节能的效果,而不能不断的产生能量并不断输出。
“无偏二极管”的优点是能够在常温下无须添加任何能源就能不断的输出能量,不足之处是只能应用在用电量比较小的产品上作为能源,如:手机充电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需添加任何矿石原料无污染又能长时间不断输出机械能的发动机,它的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
本发明是利用永磁体转子与永磁链上的永磁体产生引力相互作用,使转子产生旋转力矩带动曲轴惯性轮转动的。总体结构由:转子曲轴系统图1.永磁链传动系统图5.固定体机器架子图2.图4.控制电动机系统图5.动力输出测试系统图1图3.组成。
转子曲轴系统:它由左转子机构.惯性轮机构.右转子机构组成,左转子机构与右转子机构完全相同。只是联轴器连接时左传子机构曲轴方向朝上.右转子机构曲轴方向朝下,互差180角度。永磁转子两侧各有一个曲轴它们的一端与永磁转子固定联接,另一端各带有轴承及轴承架,曲轴中带有连杆,连杆的上端通过连杆轴与滑块和活动轨道联接。
惯性轮机构由轮体.轮轴和两个联轴器组成,轮体与轮轴固定联接,又通过两侧的联轴器把左转子机构.右转子机构固定联接在一起,惯性轮的一侧设有皮带槽,可通过皮带向外输出机械能,右转子机构的右侧还同轴设有一个单向卡轮21,它的作用是让整个转子曲轴系统只能逆时针转动,右转子机构的最右端设有一个输出离合器22,它的作用是便于起动,等整个转子曲轴系统达到一定转速时再合上离合器,带动其它机械转动。
永磁链系统由两个完全相同的轴.四个完全相同的链轮.和两个完全相同永磁链组成,每个轴的两侧装有轴承及轴承架:其中一个轴的一端设有联轴器.链轮与轴之间均为固定联接,两个链轮在轴上的安装距离:“中线-中线”与转子曲轴系统中两永磁转子的安装距离“中线-中线”相同。磁链车用联接片连成闭合的圆形回路:单节磁链车就像一个“三轮车”中间装着永磁体,前轮是一个独轮,工作时在永磁转子上方正中间的固定轨道上运行,两个后轮工作时在永磁转子两侧的两个活动轨道上运行。通过活动轨道与永磁转子产生引力互相作用。两条永磁链在相对安装位置上应差一节磁链车距离安装,因为左右永磁转子的曲轴互差180角度,工作时左磁链车上的永磁体与左转子相互作用,结束后:右磁链车上的永磁体与右转子才开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增民;刘斌,未经刘增民;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7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