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汤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111.1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31/04;A61P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3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白喉 口服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汤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喉等处粘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伪膜形成为突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麻痹。白喉属中医学温病范畴,中医文献中的“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白喉风”等包括本病。 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我国广泛推行白喉类毒素接种,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现仅在未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不完全的人群中偶然散发。
目前西医药治疗采用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对喉梗阻者应予吸氧、吸痰,重者行气管切开。并发心肌炎者按心肌炎处理。但是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不宜长期应用。采用中医药治辨证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见效比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白喉的口服汤剂,针对疫毒犯肺型白喉,症状: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咽喉出现伪膜,舌红苔薄白略干,脉浮数。进行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具有起效快、疗效持久、愈后不复发的良好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汤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黄连3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山栀10克、山豆根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生大黄3克、南沙参12克、葛根20克、贝母12克、赤芍10克、土牛膝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口服。
各组分药理作用如下:
黄柏: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黄连: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痘,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山栀: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
山豆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生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
生地:清热凉血,用于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内热消渴。
南沙参:润肺止咳,清肺热、润肺燥、养肺阴,可治疗肺燥干咳、肺阴虚咳血等症。
葛根: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土牛膝:苦、凉。归肺、脾、肝、膀胱经。败毒抗癌、逐淤除痹,消炎利尿。在动物体内能中和白喉杆菌毒素,并有预防白喉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能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对于疫毒犯肺型白喉病有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汤剂,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黄连3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山栀10克、山豆根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生大黄3克、南沙参12克、葛根20克、贝母12克、赤芍10克、土牛膝1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口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红,未经李永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