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脚垫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3493.2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0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任强;刘容德;孙春燕;王文清;代振宇;贾晓波;周涵;许永森;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5/57;B60N3/06;C08L5/10;C08K5/521;C08K5/524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脚垫 专用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脚垫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脚垫是汽车内饰的必备物品之一,它不但可以阻挡鞋上的泥沙进入车中,还可以减少振动,降低噪音,让乘座者感觉舒适。当前,汽车脚垫大多是用橡胶或硅橡胶材料制作,也有用PVC作为表层材料,聚氨酯发泡后作为中间层,内层为防水薄膜构成,其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CN01134583.7公开了一种用回收的硅橡胶作为填料加入到新的硅橡胶中进行加工,制作汽车脚垫,相应的降低了成本,但其加工工艺复杂。
CN2745800Y公开了一种地毯式隔音垫,由EVA,POE及LLDPE组成,经初步胶化工艺、辊压工序及压延成型工序加工而成,该隔音垫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且强度和耐磨性较好,但材料成本较高,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CN2735884Y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地垫,其表层为PVC,中间层为海绵状的发泡聚胺酯,内层为防水薄膜,该地垫隔热、吸音和减振效果好,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同时又不影响其性能是汽车脚垫材料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脚垫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制作的脚垫材料与橡胶相仿,但价格较低,可以代替橡胶材料,降低成本,且加工工艺简单,制品为热塑性产品,可以再回收利用。
本发明汽车脚垫专用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组成为:
PVC 100
组分一 5~30
增塑剂一 80~120
增塑剂二 5~20
稳定剂一 1~5
稳定剂二 1~10
润滑剂一 0~1.2
润滑剂二 0~1.0
无机填料 0~200
着色剂 0~20
其中:
组分一为高分子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类高分子材料,
增塑剂一为邻苯二甲酸酯类或者磷酸酯类化合物,
增塑剂二为烯烃与醋酸乙酯的共聚物或为烯烃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稳定剂一为有机锡类稳定剂化合物或者稀土类稳定剂化合物或者铅盐类稳定剂,
稳定剂二为环氧酯脂类化合物或者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润滑剂一为硬脂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润滑剂二为石油脂或者褐煤酸酯类化合物。
所述的PVC为平均聚合度大于1000的聚氯乙烯树脂,该聚氯乙烯树脂可以是悬浮法聚合获得,也可以是本体法聚合获得,平均聚合度范围在1000-2500之间。
所述组分一可选择具有适当交联度的丁腈橡胶类热塑性弹性体,如丁腈橡胶、氯化聚乙烯,优选丁腈质量含量在25~40%的粉状丁腈橡胶,如粉末NBR P83(N含量33%)。
所述增塑剂一可以选择邻苯二甲酸二辛脂或者邻苯二甲酸二丁脂或者磷酸三甲苯酯。优选邻苯二甲酸二辛脂。
所述增塑剂二采用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优选乙酸乙烯含量(质量)在30~60%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所述稳定剂一的有机锡类稳定剂采用甲基硫醇锡(TM-181)或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稀土类稳定剂为二月桂酸稀土稳定剂、硬脂酸稀土稳定剂、或者复合铅盐稳定剂,如三盐基硫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的复合物。优选甲基硫醇锡TM-181。
所述稳定剂二采用环氧大豆油,优选环氧值大于8%,色度小于200#的环氧大豆油。
所述润滑剂一为硬脂酸单甘酯或硬脂酸,优选硬脂酸单甘酯。所述润滑剂二为白油或固体石蜡,优选固体石蜡。
所述无机填料选自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高岭土或云母粉等无机材料。优选400目以上的活化处理的轻质碳酸钙。
所述着色剂为颜料碳黑或者为塑料橡胶通常的无机或有机颜料。如果是黑色制品,优选采用碳黑质量含量25%,DOP质量含量75%的炭黑浆膏。
本发明汽车脚垫专用料的制备方法为:
(1)按原料配比先将PVC与填料、着色剂、润滑剂一、润滑剂二、稳定剂一和稳定剂二放入高速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在800~1000转/分之间,搅拌时间2~3分钟。搅拌温度在60~100℃之间,优选80~90℃。物料可以同时加入,也可以顺序加入,优选同时加入。增塑剂一可以一次全部加入,也可以多次加入,优选三次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3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