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加氢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2089.3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杨涛;葛海龙;李鹤鸣;贾永忠;刘建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C1/00 | 分类号: | C10C1/00;C10G65/04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加氢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煤焦油加氢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煤焦油原料与氢气的混合物进行预加氢处理,进行不饱和烃以及含 氧等极性物质的加氢反应,释放出极性物质包裹的细小杂质;
b、预加氢处理反应流出物分离出油中悬浮的细小固体颗粒;
c、分离出细小固体颗粒后的物流经加热后进行加氢脱金属反应;
d、加氢脱金属反应流出物进行加氢精制反应;
e、加氢精制反应流出物经分离,分离出水及轻组分和重组分;
其中步骤(a)所述的预加氢处理使用至少一种高床层空隙率的加氢催化剂, 所述的高床层空隙率的加氢催化剂的床层空隙率为0.4~0.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分离出的重组分按 下述步骤处理:
f、分离出的重组分进行加氢裂化反应;
g、加氢裂化产物经蒸馏装置切割出汽油馏分、柴油馏分和裂化尾油。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预加氢 处理使用固定床反应器,沿液相物料流动方向使用2~10种活性增加的加氢催化 剂。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加氢催 化剂使用拉西环、巨鞍环、多孔球和异柱形中一种或几种形状的加氢催化剂。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加氢催 化剂的加氢活性金属为W、Mo、Ni和Co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中活性金属 含量以氧化物重量计为0.1%~15%,催化剂的孔容为0.6~1.2ml/g,比表面积为 80~300m2/g。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催化剂床层活性金属含量 相差1%~8%。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液相物流动方向催化剂床层 空隙率从大到小再到增大的装填顺序,相邻催化剂床层的空隙率差为0.05~0.35。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催化剂床层的空隙率 差为0.1~0.2。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加氢处理操作条 件为:压力1~10MPa,温度:150~300℃,氢油体积比50~5000,液时体积空 速为0.1~10h-1。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分离采 用过滤装置或离心分离装置。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说加氢脱金 属反应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活性金属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 氧化钼1%-10%,氧化镍0.1%-5%,催化剂孔容为0.20-0.70ml/g,比表面为 100-200m2/g;加氢脱金属反应条件为:压力10~20Mpa,温度:300~380℃, 氢油体积比50~5000,空速为0.1~10h-1。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说的加氢精 制反应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金属以重量百分比计为:氧化 钼5%-25%,氧化镍1%-10%,催化剂孔容为0.20-0.50ml/g,比表面为100 -200m2/g;加氢精制反应条件为:压力10~20Mpa,温度:340~400℃,氢油 体积比100~5000,空速为0.1~10h-1。
1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轻组分与重 组分的切割点为130~210℃。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所说的加氢裂 化反应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活性金属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氧化钨10% -30%,氧化镍5%-15%,催化剂孔容为0.10-0.50ml/g,比表面为120- 350m2/g;加氢裂化反应段的反应条件为:压力10~20Mpa,温度:350~420℃, 氢油体积比500~5000,空速为0.1~10h-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0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表带有缓冲气囊的汽车
- 下一篇:一种调温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