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1078.3 | 申请日: | 200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祥;薛冬峰;石勇;薛方红;王立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9/02 | 分类号: | C08L79/02;C08K3/22;C08J3/12;C08G7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01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苯胺 纳米 纤维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不仅综合了有机材料的弹性、韧性、可加工型,又结合了无机材料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而低维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又进一步结合了纳米材料的优点,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从而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宏观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电、磁和光学性能。
有机导电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诸如化学传感器、电池、光学材料、电子电缆、电磁屏蔽、微波隐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在众多的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PANI)由于具有多样化的结构、独特的掺杂机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导可调性,使得它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微米/纳米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其电导率强烈地依赖于掺杂浓度、掺杂剂、合成条件、形貌、管径、测量温度、外界压力等因素。但是导电聚合物存在可加工性能差,力学强度不高,使用成本高等缺点,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中国发明专利2004100989231)。综上所述可知,研制出一种综合性能优良、成本低且对环境友好的导电纳米复合材料成为当前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聚苯胺与氧化钛进行复合制备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可实现有机相与无机相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提高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降低导电复合材料的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该材料是由具有一维纳米结构的氧化钛纳米棒表面缠绕有具有一维结构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而成的纳米复合颗粒,其中氧化钛纳米棒的含量为20-70wt%。
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选用氧化钛作无机原料,苯胺作有机原料,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反应过程中苯胺单体与过硫酸铵之比为4:1,聚乙烯醇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
(2)首先将0.5g氧化钛粉末加入30ml的10-15M氢氧化钾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半小时,全部转入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密闭状态下加热,加热温度为150-200℃,反应36-72小时,产物用0.1M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和过滤,直至滤液pH值小于7为止,将滤饼转入真空干燥箱中,在70-85℃下真空干燥3-6小时,得到氧化钛纳米棒;
(3)将0.1-0.5g的氧化钛纳米棒加入55-65ml的1M盐酸水溶液中搅拌均匀,接着加入18-20.8mmol苯胺单体和0.45-0.55g聚乙烯醇吡咯烷酮,室温下继续搅拌24-36小时使整个体系分散均匀;
(4)将4.5-5.2mmol过硫酸铵加入55-65ml的1M盐酸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将过硫酸铵溶液迅速倾入苯胺溶液,聚合半小时后将产物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滤液无色为止,洗掉未反应的单体、引发剂、表面活性剂;
(5)再将滤饼转入真空干燥箱中,在70-85℃下真空干燥3-6小时,然后将颗粒研磨后即可得到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密闭状态下加热温度为180℃时,效果最好。
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采用模板诱导聚合法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得。可实现有机相与无机相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全部由一维的氧化钛纳米棒和一维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组成的纳米杂化材料,赋予了该类复合材料新的优良性能。不仅充分发挥了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不同特长,又综合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实现了优势互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高,降低了导电复合材料的成本,原料易得,价格低廉,产品无毒无害,制备工艺简单,组分与性能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氧化钛纳米棒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聚苯胺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3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5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6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7氧化钛纳米棒,聚苯胺纳米纤维,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UV-vis曲线,
图中,a、氧化钛纳米棒,b、聚苯胺纳米纤维,c、氧化钛/聚苯胺纳米纤维杂化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