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类风湿与骨关节炎的中药及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0914.6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1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德;孙科峰;关庆增;田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32 | 分类号: | A61K36/732;A61K9/48;A61P19/02;A61P19/04;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032辽宁省沈阳市皇***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类风湿 骨关节炎 中药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痹病寒湿阻络引起的类风湿与骨性关节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风湿病是一类获得性慢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痹病范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其次为浆膜、心肺、动脉等结缔组织。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患病率为1%左右,其中美国约为3%,日本约为0.3%,我国约为2.9%。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风湿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临床表现为缓慢性发展的关节疼痛、僵硬、肿大及活动受限。该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X线普查发现,15-24岁年龄组发生率为10%,大于55岁年龄组发生率高达80%,其中有症状和活动障碍者约占1/8左右。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风湿性疾病的三大主症。目前治疗本病的中药制剂多数存在短期内难以迅速缓解疼痛的症状,其中镇痛作用较明显的主要是附子、细辛、川乌、草乌,但毒性也较强,不宜用量过大。而化学药物虽然作用较快,但存在治疗后期容易出现症状“反跳”,副反应较明显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治疗痹病寒湿阻络引起的类风湿与骨性关节炎的中药,商品名称为乌木胶囊。
乌木胶囊是在中医药治疗痹证的古代名方基础上,结合现代医药学技术成果研制开发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该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的制草乌、木瓜等中药为处方,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等疾病,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有效控制炎症,阻止病程发展,保护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畸形率,标本兼治,疗效安全可靠。
我们自2002年以来开展了痹病寒湿阻络引起的类风湿与骨性关节炎的中药新药研究。
文献研究:类风湿与骨性关节炎同属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中医的“历节”、“鹤膝风”、“顽痹”、“骨痹”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及转侧不利,甚者强直僵化,关节变形,活动功能受限。痛有定处,遇寒而加重;或有肌肤麻木,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苔白而腻,脉弦紧。本病多因体虚而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正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痹症》“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而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寒湿侵袭人体,留于肢体关节,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屈伸及转侧不利,甚则活动功能受限;寒性凝滞,湿性粘腻故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迁延难愈;遇热则气血流畅而痛减;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日久筋脉、骨节、肌肉失养,故甚则关节强直僵化,关节变形,肌肤麻木;寒邪夹湿故关节肿胀,苔白腻,脉弦紧,为寒湿外袭之体征。
此外,这类变性性关节疾病的病程较长,多有瘀血症状发生。如《医林改错》所说:“痛久必有瘀血”。许多药理研究资料表明:活血化瘀药可以使发生透明均质样变的胶原纤维发生疏松化和恢复正常,使结缔组织吸收、恢复正常形态;且可以改善血液微循环与结缔组织代谢,特别是对结缔组织有软化作用。
本药物针对寒湿外袭,闭阻经络,血行不畅所致的痹证,治以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法。
新药研究确定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类风湿与骨关节炎的中药,是由制草乌、木瓜、鹿茸、过岗龙、当归、羌活、牛膝配制而成,其生药材配伍是:制草乌150-170g、木瓜150-170g、鹿茸20-30g、过岗龙150-170g、当归150-170g、羌活130-150g、牛膝150-170g。
生产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类风湿与骨关节炎中药的生产工艺方法为:
按配伍需要取制草乌150-170g、木瓜150-170g、鹿茸20-30g、过岗龙150-170g、当归150-170g、羌活130-150g、牛膝150-17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镀金液及其镀金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青藤碱结构改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