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0340.2 | 申请日: | 200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宁;郭敬东;王宝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材料 表面 纳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纳米化技术,具体为一种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多数材料的失稳始于其表面,因此可以通过材料的表面改性来提高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和环境服役行为。表面纳米化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目前,实现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方法主要是严重塑性变形法,如:表面机械研磨,喷丸等。这些技术都是利用球形弹丸连续高速地撞击材料表面,从而会污染表面,并产生较大的表面粗糙度。
近年来,人们发现利用脉冲电流处理薄片状金属材料可以细化其组织,并且处理后的材料孔隙少,缺陷少,而且无污染。由于高频脉冲电流本身具有趋肤效应,从而使这种方法更适于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方法。经过本方法处理后,在金属材料表面可形成纳米晶,并且此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处理方法为脉冲电流表面处理。脉冲电流的放电周期1μs~1000μs,最大峰值电流密度103~105A/mm2,单个脉冲的持续时间1μs~10000μs,脉冲电流处理的时间为单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本发明提供的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方法,其脉冲电流较佳参数为:放电周期50μs~500μs,最大峰值电流密度6×103~5×104A/mm2,单个脉冲的持续时间200μs~2500μs。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脉冲电流处理产生的焦耳热效应,使被处理材料的温度超过内部组织的相变温度,使其发生相变,温升公式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金属材料表面层的晶粒尺寸,在金属材料表面层形成一层与基体化学成分相同、平均晶粒尺寸在10-30纳米左右的显微组织,在纳米层向下分别是亚微米层、微米层和基体。
2.利用本发明处理的材料表面无污染,无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并且操作简单,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脉冲电流处理过程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处理试样所用脉冲电流的波形图。
图3为实施例1试样经处理后的表面透射电镜明场像。
图4为实施例1试样经处理后的表面透射电镜暗场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