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力采油工艺的高效降粘剂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03100.X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24 | 分类号: | C09K8/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中国香港沙田大围成运路2***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热力 采油 工艺 高效 降粘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开采助剂,尤其是一种用于热力采油工艺的高效降粘剂。
背景技术
目前,热力采油工艺主要用于稠油、高凝油开采,普遍使用降粘剂作为辅助助剂。现有该类降粘剂通常分为水基降粘剂和油基降粘剂两类,其中水基降粘剂具体又分为水溶性降粘剂、水包油型乳液降粘剂,油基降粘剂具体又分为油溶性降粘剂、有机溶剂型降粘剂,均有不同的缺陷。
水溶性降粘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用于热力采油工艺存在下述缺陷:一是其主要利用乳化降粘原理降粘,不能直接溶解沥青质、胶质、蜡晶,用于降粘效果有限;二是从油井注入油层后很难自动扩散到原油中;三是当油层原油含水较低时没有效果或效果相反。
水包油型乳液降粘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和有机溶剂等组成,用于热力采油工艺存在下述缺陷:一是其主要利用乳化降粘原理降粘,直接溶解、破碎沥青质、胶质、蜡晶能力有限,用于降粘效果有限;二是从油井注入油层后很难自动扩散到原油中;三是当油层原油含水较低时效果极差或效果相反;四是水包油乳液在高温流体加热下立即分层,无法实现协同伴注施工工艺。
油溶性降粘剂主要是由油溶性降凝剂、有机溶剂等组成,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油溶性降粘剂虽然能够抑制或分散蜡晶、胶质、沥青质,但无法使其达到真溶胶颗粒粒度,降粘能力有限;二是其闪点较低,与高温流体伴注存在施工安全问题;三是其针对性强,筛选试验工作量大;四是其无法解决油层中存在的乳化颗粒堵塞问题;五是存在时效性问题,即其降粘能力随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六是其成本高,难以在热力采油工艺中大剂量应用。
有机溶剂型降粘剂主要是由烃类有机溶剂组成,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其对蜡晶、胶质溶解能力有限,对层状沥青质溶解能力极差,降粘能力有限;二是其闪点较低,与高温流体伴注存在施工安全问题;三是其很难抑制沥青质、蜡晶结构的几何尺寸;四是其无法解决油层中存在的乳化颗粒堵塞问题;五是存在时效性问题,即其降粘能力随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六是加入量太大,导致开采成本大幅提高,难以在热力采油工艺中实用化。
总之,现有降粘剂在热力采油工艺中实用性差,难以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热力采油工艺的高效降粘剂,该高效降粘剂兼具水基降粘剂和油基降粘剂的全部功能,能够与高温流体协同使用或共同伴注,能够使沥青质、胶质、蜡晶结构微晶化,能够有效解决油层乳化堵塞问题,能够有效解决药剂时效性问题,具有适用性强,降粘能力强,安全可靠,现场实施简单,用量少等优特点,能够有效辅助现有各种热力开采工艺开采稠油、高凝油油藏,大幅降低开采成本,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用于热力采油工艺的高效降粘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1)联苯、稠环芳香烃或不含氯元素、硫元素的稠环芳香烃衍生物的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0.1~4%;
2)芳烃含量超过5%的液体石油产品、常温下为液态的石油树脂或常温下为颗粒状态的烃类自然聚集体中的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35~97.7%;
3)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0.1~18%;
4)杂醇油 0.5~5%;
5)闭口闪点大于20℃的醇醚的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0.5~10%;
6)在主链和/或支链上分别有与石蜡分子共晶的非极性部分和使蜡晶晶型扭曲的极性部分的油溶或水溶性聚合物的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0.1~2%;
7)过氧化物 ≤6%;
8)受热时能分解出惰性气体的尿素、碳酸铵、碳酸氢铵或亚硝酸铵的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0.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富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31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