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02916.0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拔龙;林伯安;刘忠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5K5/03;B32B3/12;B32B27/12;B32B17/04;B32B9/00;B32B7/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盖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板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是关于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的各种便携式装置发展十分迅速,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并且由于无线网络的便利性,让人们实现了能够随地工作、随时享乐的愿望。其中,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更是各种便携式装置中,特别受欢迎的工作、娱乐平台。
其中笔记本计算机为了增加便携性,不断地想要缩小厚度、减轻重量、并增加使用时间及结构强度。但其中降低厚度与增加结构强度,在某些设计的特点上,是互相抵触的。尤其现今发光二极管的进步,让笔记本计算机的屏幕能够将背光模块设计得更加轻薄;不过,屏幕可以承受的强度也将受到考验。此外,笔记本计算机常是人们到处携带的工作平台,在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时,往往需要承受来自周围拥挤环境的压力。所以增加笔记本计算机本身结构的强度,并设法减少本体厚度,一直是设计厂商的课题。
在增加强度的设计上,一般来说,会更改包覆液晶面板之上盖板的结构设计,以增加强度。例如将盖板外型改以弧形设计,藉以分散外在压力。但弧形设计却使笔记本计算机盖板的厚度增加,因此总是难以在笔记本计算机的厚度及结构强度间取得一个最佳平衡。
所以改变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的设计,让便携式电子装置能够在厚度及可承受强度都可以有令人满意的表现,不仅是便携式电子装置设计者的目标,更是广大消费者的愿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盖板结构,用以增加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包含一外层板、一内层板、及一保护层。保护层设置于外层板与内层板之间,且为均匀网状结构。
其制作方法是提供一外层板与一内层板,并分别沾附黏着剂于其中一面上。接着将保护层设置于外层板与内层板之间,且外层板与内层板沾附黏着剂的一面将面向保护层,最后再利用真空处理使外层板与内层板能够通过黏着剂紧密贴附于保护层上。
此外,外层板还可以包含一第一层板、一第二层板及一第三层板。第一层板与第三层板为相同的材料。
由于本发明利用的保护层为一均匀网状结构,此种类似蜂巢状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结构强度,用以在有限的厚度内,提供最大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且外层板还可以包含第一层板、第二层板、及第三层板,藉以更改第一层板的外观与材料,让整个盖板能够有赏心悦目的设计,进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洋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保护层网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笔记本计算机盖板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层板结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外层板
104-保护层
106-内层板
108-防护层
302至306-步骤
402-外层板
404-保护层
406-内层板
408-防护层
410-框架
500-外层板结构
502-第一层板
504-第二层板
506-第三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利用一均匀网状结构的保护层,通过类似蜂巢状的设计,来增加结构强度。在不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及应用范围下,熟悉此领域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精神后,当可修改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并可更改使用材料及结构参数,以符合成本及设计需求。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此图为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盖板结构爆炸图。图中可知此盖板结构拥有外层板102、保护层104、内层板106、及防护层108。其中保护层104设置于内层板106以及外层板102之间,且为一均匀网状结构设计。而防护层108则设置于内层板106相对于保护层104的另一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2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