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电机外壳的铸造方法及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1131.1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汝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瑛 |
主分类号: | B22D13/12 | 分类号: | B22D13/12;H02K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电机 外壳 铸造 方法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的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电机的外壳铸造方法及其工艺。
技术背景:
最原始的轮毂电机外壳是用无缝钢管段切成钢圈精加工而成,由于制作无缝钢管的难度高,设备繁多、工艺复杂,所以无缝钢管的成本特别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扁钢条焊接而成的钢圈来替换,因此目前市场上轮毂电机外壳普遍都是用扁钢条焊接成的钢圈精加工而成,但是生产扁钢条焊接的钢圈工序还十分复杂,它要通过钢的材质认定,经过高温熔融后铸成钢坯,钢坯再经过热轧成扁钢条,扁钢条定尺段切冷弯成圆形,再把扁钢条的两个端头进行电焊连接,最后整成正圆。因为轮毂电机外壳涉及到磁通均衡度,用扁钢条焊接成的钢圈,其电焊连接口常常内夹残渣,焊接不均匀,电焊条的材质不对号等,从而影响了电机的磁通均衡度,导致电机转动频率不稳定,电焊连接口容易断裂,而使用不安全等缺点;虽然扁钢条焊接的钢圈比无缝钢管段切而成的钢圈成本较低,但是质量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毂电机外壳的铸造方法及其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原来用无缝钢管段切而成的钢圈成本高和现在用扁钢条焊接而成的钢圈不能保证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轮毂电机外壳的铸造方法及其工艺是这样实现的:它的主要步骤包括钢液精炼、模铸成钢筒、把钢筒段切成钢圈、最后把钢圈精加工成轮毂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钢筒模铸的工艺是用离心浇铸技术。以上所述的轮毂电机外壳铸造的工艺及其方法,其特征还在于:离心浇铸时的钢液温度是1540--1620℃,离心浇铸过程中模筒的转速是从开始350转/分钟--中间500转/分钟--最后400转/分钟;铸成的钢筒内径是180--240mm,长度最长达到1000mm;钢筒段切成钢圈的高度是20--80mm;钢圈精加工成轮毂电机外壳的壳体外壁中间设有凹槽。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方法和工艺铸造的轮毂电机外壳,和原始用无缝钢管段切成钢圈精加工而成的轮毂电机外壳相比,简化工序、降低成本;和现在用扁钢条焊接成的钢圈精加工而成的轮毂电机外壳相比,磁通均衡度强、质量可靠、使用安全、成本较低,从而克服了传统轮毂电机外壳所存在成本高、质量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为本发明的轮毂电机外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凹槽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钢液精炼:把认定材质的钢材倒入中频炉中,加入附料,进行加热高温熔融成钢液。
二、离心浇铸的步骤:1、先把材质是9铬2钼的模筒在烘烤炉中进行加热处理。2、模筒加热到260±10℃时,进行喷涂涂料,喷涂厚度是0.2--0.8mm涂层。3、模筒降温到100--110℃时,通过卧式离心机进行浇铸,浇铸时钢液的温度是1540--1620℃;模筒从开始350转/分钟--中间500转/分钟--最后400转/分钟,这样的转速过程可以解决钢坯多气孔的缺点。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钢坯,20分钟后脱模成形;成形钢筒的内径180--240mm,长度最长达到1000mm。
三、将钢筒段切成钢圈:钢圈的高度是20--80mm。
四、钢圈精加工成轮毂电机外壳:如附图所示的轮毂电机外壳的壳体1的外璧中间设有凹槽2,凹槽2起到轮毂电机外环套嵌合作用。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及工艺,生产轮毂电机外壳,降低产品成本、质量可靠、使用安全,适合于现在各种轮毂电机外壳产品的开发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瑛,未经王晓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1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