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散热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0651.0 | 申请日: | 200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2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蕙;林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7/02;H05K7/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散热 模块 应用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散热模块,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防水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朝向小型、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功能愈强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就必需要具备更高速的芯片,但愈高速的芯片产生的热能也愈多,再加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使得散热组件成为可携式电子装置不可或缺的一个组件。
可携式电子装置可能会在不安定的环境下运作,例如笔记本计算机可能在携带在使用者身上或置放在桌面上时掉落至地面,或是在使用时不慎有液体泼洒在机体上;又如笔记本计算机可能在户外恶劣的环境的下,甚至战争中使用。因此,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需要具有防水及防震的能力,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在受到外在环境影响时仍旧能正常运作。
在上述的不安定因素中,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否防水是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最常遇到的问题,例如使用笔记本计算机时打翻饮料。由以上看来,可防水的散热组件已成为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水散热模块,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使其组装容易且厚度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采用一防水散热模块使其组装容易且厚度小。
基于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散热模块,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一机壳及设于机壳内的一发热组件。防水散热模块包括一分隔槽、一吸热器、一散热器、一热导管及一风扇。分隔槽设置在机壳内,具有一第一气流通道及一第二气流通道,个别连通至机壳之外,并包括一第一分隔盖、一第二分隔盖及一侧盖,而第一分隔盖与机壳一体成形,且第二分隔盖组装至第一分隔盖并构成第一气流通道,而侧盖与机壳一体成形并构成第二气流通道,且第一分隔盖包括一组装开口及封闭组装开口的一封闭门盖,而组装开口与组装门盖的交接处设有防水胶。吸热器设置于机壳内,并适于接触发热组件。散热器设置于分隔槽内。热导管自机壳内穿过分隔槽的槽壁而延伸至分隔槽内,并连接吸热器及散热器,而热导管的一截段与其所穿过的分隔槽的槽壁之间设有防水胶,其中热导管延伸穿过组装开口及封闭门盖之间。风扇设置于分隔槽内。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上述的防水散热模块还包括一电源线,自机壳内穿过分隔槽的槽壁而延伸至分隔槽内,并连接风扇,而电源线的一截段与其所穿过的分隔槽的槽壁之间设有防水胶,其中电源线延伸穿过组装开口及封闭门盖之间。
基于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散热模块,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一机壳及设于机壳内的一发热组件。机壳包括一上盖及组装至上盖的一下盖。防水散热模块包括一分隔槽、一吸热器、一散热器、一热导管以及一风扇。防水散热模块包括一分隔槽,设置在机壳内。分隔槽具有一第一气流通道及一第二气流通道,个别连通至机壳之外,并包括一第一分隔盖、一第二分隔盖及一侧盖,而第一分隔盖组装至上盖的内侧,且第二分隔盖组装至第一分隔盖并构成第一气流通道,而下盖具有一连通开口,其连通于第一气流通道,且侧盖与上盖一体成形并构成第二气流通道,而第一分隔盖与第二分隔盖均与侧盖相交接,且第一分隔盖及第二分隔盖的交接处设有防水胶,而第一分隔盖及侧盖的交接处设有防水胶,且第二分隔盖及侧盖的交接处设有防水胶,而第二分隔盖的围绕第一气流通道的部分及下盖的围绕连通开口的部分的交接处设有防水胶。吸热器设置于机壳内,并适于接触发热组件。散热器设置于分隔槽内。热导管自机壳内穿过分隔槽的槽壁而延伸至分隔槽内,并连接吸热器及散热器,而热导管的一截段与其所穿过的分隔槽的槽壁之间设有防水胶,其中热导管延伸穿过第一分隔盖及第二分隔盖之间。风扇设置于分隔槽内。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上述的防水散热模块还包括一电源线,自该机壳内穿过该分隔槽的槽壁而延伸至该分隔槽内,并连接该风扇,而该电源线的一截段与其所穿过的该分隔槽的槽壁之间设有防水胶,其中该电源线延伸穿过该第一分隔盖及该第二分隔盖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0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因特网中实现ET.38传真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麻花心形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