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挖掘作业机的臂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4339.3 | 申请日: | 200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田保幸;西原启一;池田隆弘;野林贵文;永田正夫;近藤才三;宫西正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F3/38 | 分类号: | E02F3/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掘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以铲土机等为代表的挖掘作业机中、构成作业机的臂的构造技术。
背景技术
铲土机,是作为液压式铲斗式挖掘机械为大家所熟知的挖掘作业机。对于铲土机的基本构造,以能自动行进的下部行进体和能在其上部旋转360度的上部旋转体作为基础。在上部旋转体上装有吊杆和臂,在此安装铲斗等装置。一般,在铲土机中,总括吊杆、臂及铲斗称为作业部,称吊杆及臂为前部。
臂是具有臂支点部、铲斗支点部及铲斗缸底支点部的三个支点部的筒型结构的结构体。臂在作业机中具有连结吊杆和铲斗的“腕”的作用。另外,臂将在使铲斗动作的铲斗缸配置在上侧。
为了在铲土机作业中保持平衡,另外为了承受在挖掘作业时的负荷,臂必须保证强度及轻量化。以往,最一般地使用在上板及下板上用焊接接合左右的侧板、横剖面为四边形的臂。这样的臂把必须有强度的吊杆侧部分的横剖面积做大。另外,横剖面是三角形或大致梯形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的臂也为众所周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1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制造把吊杆侧部分的宽度做宽的侧板等及由焊接这些侧板的接合作业需要多的时间和劳力。部件成本及制造成本的浪费即是制造成本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减少构成挖掘作业机的作业机的臂的制造成本及制造工作量。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在安装在可左右旋转地支承在履带式行进装置上部中央的上部旋转体的作业机的臂中,该臂由通用方型管构成,作为一体成形铸造的部分,具有臂支点部、铲斗支点部和铲斗缸底支点部,所述臂支点部和所述铲斗支点部由通用方型管连结,在该通用方型管的上面固定设置了所述铲斗缸底支点部。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臂中,所述臂支点部、铲斗支点部及铲斗缸底支点部分别为通用部件,通过改变所述通用方型管的长度而构成全长不同的臂。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可以取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挖掘作业机的臂结构中,一体成形铸造部分以外的直线部分、即能够形成形状单纯的部分,只把通用方型管切断成必要长度就可以制作。即,可以减少臂的部件数。通过采用通用方型管而且减少部件数可以减少部件成本。另外,由于通过采用通用方型管减少焊接部位,可以减少制造工作量。
在本发明中,除前述效果外,作为一体成形铸造部分的所述臂支点部、铲斗支点部及铲斗缸底支点部分别为通用部件,只改变通用方型管长度,就能简单且以低成本制作多个与搭载的挖掘作业机对应的长度的臂。即,可以提高挖掘作业机的臂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铲土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同样的铲土机的作业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同样的铲土机的吊杆结构的立体图及直线部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同样的铲土机的臂的结构的立体图及直线部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标准吊杆及长前部的吊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标准臂及长前部的臂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作业机;20臂;21臂支点部;22铲斗缸底支点部;24铲斗支点部;28通用方型管;30上部旋转体;40履带式行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铲土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同样的铲土机的作业机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同样的铲土机的吊杆结构的立体图及直线部剖面图。
图4是表示同样的铲土机的臂结构的立体图及直线部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标准吊杆及长前部的吊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标准臂及长前部的臂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以作为挖掘作业机而被人熟知的铲土机50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铲土机50是作为挖掘机械用于挖掘土砂或岩石等的挖掘作业机。该铲土机50是使用最多的液压式铲斗挖掘机械,可以以土砂挖掘作业为主要目的,进行堆积作业。
如图1所示,铲土机50大体由履带式行进装置40、可左右旋转地支承在该履带式行进装置40的上部中央的上部旋转体30和安装在该上部旋转体30的前部左右中央的作业机10构成。
在履带式行进装置40的前后一侧,上下转动自由地配置有推土机刮板41。另外,履带式行进装置40也可以使用可变轨距的履带,在作业时通过扩大履带间隔可以确保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4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