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内马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2697.0 | 申请日: | 200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0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西冈聪;岩野治雄;田代胜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K17/14;B60G3/18;B60L15/00;B60G13/16;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轮内具有用于驱动车轮的驱动用马达的轮内马达系统,特别涉及具有借助缓冲机构或者缓冲构件将上述马达支承于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的结构的轮内马达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在电动汽车等通过马达进行驱动的车辆中,一直采用在车轮中内置有齿轮传动马达等驱动用马达的轮内马达系统,该齿轮传动马达等驱动用马达是将电动马达一体地组装到马达壳体中,或者将电动马达和行星减速机一体地组装到马达壳体中而成的。
另一方面,在行走部分中具有弹簧等悬挂机构的车辆中,通常,相当于车轮、转向节(knuckle)、悬架臂等非悬挂的零件的质量、即所谓的非悬挂质量越大,轮胎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时的接地力越会发生变动,行驶方向稳定性(roadholding)越差。但是,以往,上述驱动用马达与构成车辆行走部分的零件之一的叫做立柱或者转向节的零件相连接,因此,存在因安装有轮内马达而导致非悬挂质量增加、行驶方向稳定性变差这样的问题。
与此相对,下述这样的轮内马达系统受到关注:借助缓冲机构或者缓冲构件将轮内马达弹性支承于转向节等车辆行走部分零件上,从而将马达浮动安装于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使马达自身作为动力减震器(dynamic damper)的重量而起作用,从而能使在恶劣道路上行驶时的接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都大幅度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WO 02/083446 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26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25486号公报
图10是表示包括以往的具有双横臂型悬架的车轮支承装置的轮内马达系统的一构成例的图,在该轮内马达系统中,将在马达壳体50c中一体地组装电动马达50a和行星减速机50b而成的齿轮传动马达(轮内马达)50的上述马达壳体50c从上、下方向安装在由可沿车身的上下方向伸缩的橡胶或者弹簧构成的马达支架51a、51b上,并借助球接头(balljoint)53a、53b使该马达支架51a、51b和转向节52与上、下的悬架臂54a、54b相连结,从而将上述马达50浮动安装在作为上述非悬挂零件的转向节52之间,使上述马达50作为动力减震器的重量起作用,并借助等速接头55使上述行星减速机50b的输出轴50j与安装于车轮56的轮盘部56a上的轮毂57相连结,从而可以将上述马达50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到车轮56。另外,在该图中,附图标记58是安装于车轮56的轮圈部56b上的轮胎,附图标记59是由安装于上、下的悬架臂54a、54b上的吸震器(shock absorber)等构成的悬挂构件。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轮内马达系统中,利用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等速接头55将车轮56和输出转矩较大的行星减速机50b结合起来,因此动力传递机构的负荷转矩较大,因此,在持久性方面有问题。
另外,马达的特性、减速齿轮机构的减速比等需要根据轮胎的大小、所需转矩等来进行选择,但在上述以往例子中,电动马达50a和行星减速机50b是一体的结构,因此存在不能独立地更换电动马达50a或者行星减速机50b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效率优良且可以可靠地将马达浮动安装于车辆非悬挂部的轮内马达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将电动马达和将该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后传递给车轮的减速齿轮机构配置在上述车轮内而形成的轮内马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借助上述减速齿轮机构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并借助缓冲构件或者缓冲机构将支承上述马达的定子的马达壳体安装于车辆非悬挂部上,将上述减速齿轮机构的箱体和与车辆的悬挂机构相结合的转向节构成为一体。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轮内马达系统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分别独立构成上述减速齿轮机构的箱体和上述马达壳体。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或者2所述的轮内马达系统为基础,其中,利用挠性联轴器(coupling)连结上述马达和上述减速齿轮机构。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内马达系统为基础,其中,在将上述转向节悬挂于车身上的撑杆(strut)上配置马达安装构件,在该马达安装构件与上述马达壳体上表面侧之间配置上述缓冲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26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捕捉器
- 下一篇:具有快速启动的低噪声参考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