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冷藏运输装置的多个隔室中的温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1373.5 | 申请日: | 200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0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E·W·杜德利;G·B·霍夫斯达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5/00 | 分类号: | F25B5/00;F25B41/04;F24F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冷藏 运输 装置 多个隔室 中的 温度 方法 | ||
1.一种冷藏运输系统,所述冷藏运输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用来将高压制冷剂蒸汽供应至冷凝器,所述压缩机被联接至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来将所述高压蒸汽冷凝成为高压液体;
初级隔室汽化器,所述初级隔室汽化器用来从初级隔室中的空气中接收热量并且将所述热量传递给在所述初级隔室汽化器内循环的制冷剂从而对所述初级隔室进行制冷,所述初级隔室汽化器被联接至初级隔室膨胀装置以便从所述初级隔室膨胀装置中接收低压液体,所述初级隔室膨胀装置被联接至所述冷凝器,且通过控制器而利用来自所述初级隔室中的温度传感器的初级隔室温度反馈来控制通过所述初级隔室汽化器的初级制冷剂流从而控制所述初级隔室中的温度;和
至少一个次级隔室汽化器,所述至少一个次级隔室汽化器用来从次级隔室中的空气中接收热量并且将所述热量传递给在所述次级隔室汽化器内循环的制冷剂,从而对所述次级隔室进行制冷,所述次级隔室汽化器被联接至次级隔室膨胀装置以便从所述次级隔室膨胀装置中接收低压液体,所述次级隔室膨胀装置被联接至所述冷凝器,且通过控制器而利用来自所述次级隔室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次级隔室温度反馈来控制通过所述次级隔室汽化器的次级制冷剂流从而控制所述次级隔室中的温度,且其中当可用的冷却容量不足以在所有隔室中保持大体上恒定的温度时,优先级排序算法通过在至少一个有限冷却隔室中保持温差ΔT而不是保持设定点温度而限制了所述至少一个有限冷却隔室可用的制冷剂流的最大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给定制冷负载的可用冷却容量受到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的冷却容量的限制,或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具有足够的冷却容量的情况下,但由于在为所述冷藏运输系统供电的电功率供应上施加了限制且至少一个有限冷却隔室的ΔT被保持为最小的ΔT,因此使得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仍不能在足够的冷却容量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给定制冷负载的可用冷却容量受到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的冷却容量的限制,或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具有足够的冷却容量的情况下,但由于在为所述冷藏运输系 统供电的电功率供应上施加了限制且至少一个有限冷却隔室的ΔT被保持为可由操作者选择的ΔT,因此使得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仍不能在足够的冷却容量下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初级或次级汽化器制冷剂流受到电子抽吸调节阀(ESMV)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初级或次级电子抽吸调节阀受到电子半桥控制器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子半桥控制器是半桥步进驱动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半桥步进驱动包受到由软件产生的步进电机图形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由软件产生的步进电机图形对所述半桥步进驱动包进行驱动以便响应于隔室温度反馈信号向所述电子抽吸调节阀发出使其到达一定位置的指令,从而控制所述隔室中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初级或次级隔室温度传感器是热敏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除了当在一个或多个次级隔室上施加有冷却限制的时候以外,将所述初级和次级冷藏隔室中的温度调节为至少正或负一开氏温度的容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初级冷藏隔室和所述次级冷藏隔室被罩在容器内,所述容器选自包括飞机输运容器、远洋输运集装箱、拖拉机挂车卡车和铁路车皮的运输容器组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膨胀装置是热膨胀阀(TXV)。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热交换器以便在汽化器返回管线与液体制冷剂管线之间交换热量,从而降低所述热膨胀阀上的温降,从而提高所述热膨胀阀的效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包括两个或多个热交换器以便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13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