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控制用材料、振动控制用成形体和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6070.4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6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森亮二;冈本胜彦;中川贵;池永成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10 | 分类号: | C08L23/10;B32B5/18;B32B27/32;C08F4/64;C08F210/06;C08J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控制 用材 成形 多层 叠层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控制用材料,更具体而言,涉及含有特定的丙烯 类聚合物的振动控制用材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出于防止船舶、车辆、汽车部件、家庭电气化制品、 各种机械、建筑材料、音响机器等的结构部件的振动,并避免与之相 伴的噪声的目的,在结构部件的表面和内部涂敷或粘贴具有减振、隔 振性的材料。另外,在音响振动板中,为了提高弹性模量和内耗,通 常使用具有减振、隔振性的材料。作为具有减振、隔振性的材料,一 直以来,使用橡胶、沥青、各种合成树脂乳状液和乳胶、或合成树脂 等,以及在它们中配合有石墨、云母、炭黑、蛭石、碳酸钙、滑石、 粘土等的粉体或者天然或合成纤维的物质等。
但是,上述现有的减振、隔振性材料大多存在有虽然在常温附近 具有减振、隔振性,但表现出减振、隔振性的温度范围极其狭窄;由 于耐热性差,所以在高温下,力学特性极低;由于耐候性差,所以使 用范围受到限定等缺点。
作为用于解决现有的减振、隔振性材料和隔音、吸声性材料的问 题点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5-2392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揭示 了含有非晶态聚烯烃和沥青、以及无机填料的减振、隔振材料组合物, 但该组合物存在有橡胶弹性、耐热性不充分,减振性能不充分等问题。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6-28725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 含有苯乙烯等和丙烯酸酯等的嵌段共聚物的减振材料用树脂,但该组 合物存在有高成本和卫生性差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39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87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意欲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伴有的问题点的发明,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控制性能优良的振动控制用材料。
并且,本发明是意欲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伴有的问题点的发 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控制性能优良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
本发明是意欲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伴有的问题点的发明,其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控制性能优良的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丙烯类聚合物(A)或 含有该丙烯类聚合物(A)的组合物,该丙烯类聚合物(A)含有来自 丙烯的结构单元(a)40~100摩尔%、和来自除丙烯之外的碳原子数 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b)60~0摩尔%[(a)和(b)的合计为 100摩尔%],用DSC测定的熔点在90℃以下或观测不到熔点。
作为上述振动控制用材料,可以举出适用于选自隔振用、隔音用、 减振用和吸声用中的至少1种用途的材料。
上述组合物优选为还含有用DSC测定的熔点在100℃以上的丙烯 类聚合物(B)的组合物。
上述组合物优选为含有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100~40重量份和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0~60重量份[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和上 述丙烯类聚合物(B)的合计为100重量份]的组合物,进一步优选为 含有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99~40重量份和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 1~60重量份的组合物。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丙烯-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共 聚物,含有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1~35摩尔%; 还优选为丙烯-乙烯-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共聚物,含有来自乙 烯的结构单元1~25摩尔%、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 元1~35摩尔%。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在用邻二氯苯为溶剂测定的13C- NMR的来自由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所形成的结构单元中的CH(次 甲基)的信号中将最高磁场中存在的峰设为34.4ppm的信号图中, 22.0~20.9ppm的吸收强度A、19.0~20.6ppm的吸收强度B和归属于 亚丙基甲基的19.0~22.0ppm的吸收强度C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 的丙烯类聚合物。
(A/C)×100≤8 (i)
(B/C)×100≥60 (ii)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将含有丙烯的单体在含有下述通式 (1)所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而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60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庭生活用水简易自动回用装置
- 下一篇:圆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