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3186.2 | 申请日: | 200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米歇尔·阿勒斯;布克哈德·施洛斯豪尔;拉尔斯·德雷斯曼;马丁·利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利达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9/04 | 分类号: | A61L29/04;A61L31/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林月俊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导管,其包含由可吸收材料形成的成形体。
背景技术
之前描述的技术中的神经导管用于神经系统的损伤,以连接损伤 神经的末端并且在两端之间的空隙上搭桥。神经导管向神经纤维(轴 突)提供空间以使其生长,并且另一方面,在形成伤疤的结缔组织细 胞(成纤维细胞)入侵之前,神经导管完美地提供保护。
在此,神经导管的两端与由损伤形成的神经残余连接,并且在其 间存在的空隙上搭桥。神经残余之间的神经导管内腔向自发再生的轴 突提供方向并且防止其错误的生长,以此形成方向明确的再生。
因此,相对不可吸收的神经导管,优选生物易分解或可吸收的神 经导管,因为在神经纤维恢复之后或在神经纤维恢复过程中,神经导 管分解,因此,与不可吸收的神经导管相比,其避免了不必要的进一 步手术以取出神经导管,该手术自身再次带来损伤神经纤维的风险。 当然,相对吸收机制,可吸收的神经导管的稳定性必须是可调节的, 这是一项挑战。
通过神经导管再生神经的目的是恢复运动功能和感官功能以及阻 止错误的神经生长和疼痛的神经瘤的形成。
到目前为止,对于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损伤,再生药物仅提供不 充分的治疗。尽管理论上大部分成年神经细胞都具有再生轴突的能力, 但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在末梢神经系统中仅发生有限的功能性再 生,并且在中央神经系统中几乎完全不发生功能性再生。
所述限制的原因之一是原有神经通路的接触损失以及抑制性伤疤 的形成。
原则上,在损伤/抑制区域手术搭桥是一种成功的治疗手段,到目 前为止,在实践中将该方法单独应用于几乎所有自体同源的神经移植 (通常是小腿的小腿肚神经)。
因此而带来的缺点(例如供体范围内的病状和受限的可用性)基 本刺激了合成神经引导纤维的发展。早期,研发了由不同的惰性和可 吸收的纯净合成聚合物以及生物组分例如多糖、胶原或特殊交联的明 胶材料形成的作为空心管的神经引导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进一步改善之前描述的神经导管,以使得在再 生过程中轴突可以尽可能不受阻碍的生长。
通过本发明可以如下地解决该任务,上述神经导管包含由交联的、 可吸收的、基于明胶的材料形成的成形体,其中,成形体是管状空心 管,并具有带有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壁,该壁限定内腔,以及其中,神 经导管包含围绕内腔的半渗透性的层。
从基于明胶的材料可以形成良好杀菌的神经导管作为植入物,其 在长时间内,特别是在室温下,是可储存的。该神经导管的长度还符 合手术室以及其它的需求。
可以限定地,并且以组成和吸收性能可重复生产地制备基于明胶 的材料。另外,该材料的(病理)生理反应是可估算的。另外,该材 料通常具有所需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其既不是有毒的、传染性的也不 是易发炎的。
此外,基于明胶的材料也适用于制备满足植入物机械需求的神经 导管。同时,在外科手术处理及手术后处理时,该材料作为使用的植 入物具有足够的弹性,使得可以避免压迫神经,并且可以适应被处理 的病人身体部位的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用于成形体的本发明的基于明胶的材料可确保足 够的形状稳定性,该形状稳定性可避免插入的植入物的损毁。
另外,制备具有足够断裂强度的神经导管,使得可以将植入物缝 合在由损伤形成的神经残余上。
根据本发明,神经导管的某层(其可以是成形体的一部分)是半 渗透性的。这意味着,在内腔和神经导管周围之间营养成分的扩散和 气体的扩散在半径方向上尽可能不受阻碍地进行,然而另一方面可以 阻止不希望物质的扩散,特别是来自周围组织的细胞(例如成纤维细 胞)的入侵。
为了实现半渗透性层的该保护功能,有各种可能性,其可以部分 相互结合。
因此,神经导管的半渗透性层可以是例如有孔的,该孔平均小于 约0.5μm。细胞不可以通过这种所谓的毫微孔,然而另一方面,营养物 质扩散和气体扩散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通过这种孔。
可选的,在此使用凝胶结构,该凝胶结构一方面允许如上所述的 营养物质扩散和气体扩散,另一方面可作为细胞屏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利达股份公司,未经格利达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3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