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载波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9990.7 | 申请日: | 2006-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雅也;林宏;K·L·鲍姆;V·南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K1/10 | 分类号: | H04K1/10;H04J11/00;H04B7/208;H04Q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国权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波 自适应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在交织频分多址(IFDMA)通信系统中的多个副载 波的自适应控制。
背景技术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提供使用各种接入技术的宽范围的服务。这样的 系统通常被描述为后三代(B3G)系统并且将包括支持不同质的网络接 入、通信服务、用户设备以及移动服务。现代网络在它们的互连性和传输 能力上变得日益多样,并且B3G系统将需要有能力管理甚至更大的多样 性。B3G系统可能因此需要在几乎所有设备是连网的并且几乎所有网络实 体都是移动的环境里操作。
和现有技术相比,B3G系统将首先需要克服与当前技术相关的许多不 利因素。例如,在大多数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大的频带被分配给整个系 统。分配的频带于是被使用多种接入技术的多个用户共享,所述接入技术 例如是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FDMA和CDMA系 统都在频率选择传播环境中操作,其中通过给用户分配较宽的频带获得更 大的频率分集增益。然而,FDMA系统分配窄频带给低速率用户,并且因 此频率分集增益对这些用户是不可用的。CDMA系统提供大频率分集增 益,但遭受多址干扰(MAI)。因此,期望有新的B3G多种接入方案, 其提供频率分集增益和多用户间正交。
一个B3G候选技术是交织频分多址(IFDMA)。IFDMA是采用扩 频技术的正交多址方案。分配给系统的频带被分成副载波,分配给每个用 户一组不同的副载波。IFDMA通过分配多个副载波给用户同时维持用户 间的正交来提供频率分集增益。
在IFDMA系统中,移动站请求基站激活多个副载波。基站继而基于 请求的副载波的数目为移动站激活多个负载波。一般,多个移动站请求这 样的激活,并且因此多组副载波同时被激活。然而,不总是激活所有可能 的副载波。这是因为系统带宽和副载波间隔通常是不变的,这也就是说副 载波的最大数目也是不变的。所以当请求的副载波的总数比副载波的最大 数目小时,基站将不必激活所有的副载波。但是当不是所有的副载波都被 激活时,IFDMA系统不是总能获得完全的频率分集增益的,从而导致次 优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说明的示 例性实施例,其中在各个分离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功能 上相似的元件。附图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形成 说明书的一部分,以及用于根据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和解释各种原理 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IFDMA调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IFDMA调制处理的示意说明;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IFDMA解调器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包括四个用户的现有技术IFDMA信号功率频谱的示例的 图表;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FDMA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FDMA调制器的元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FDMA解调器的元件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IFDMA系统的每个用户选择 RF和Q的最佳组合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为IFDMA系统的每个用户 选择RF和Q的最佳组合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显示对于不同数目的用户在10%BLER的情况下要求的 Eb/Io的仿真的比较性能数据的图表;
图11是示出显示对于不同数目的用户在1%BLER的情况下要求的 Eb/Io的仿真的比较性能数据的图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用户的数目(Nu)调节编码速率的 IFDMA系统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Nu的调节调制阶数的IFDMA系 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副载波自适应控制的方法的流程 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知道,附图中的元件是出于简化和清楚的目的而被 示出的,并且没必要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一些元件的尺寸可以相对 于其它元件被放大以帮助促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9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线绕纹电线成型模具的模头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砌块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