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液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1054.1 | 申请日: | 200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6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天;山内昭佳;高河原康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20 | 分类号: | H01B1/20;H01G9/038;H01G9/035;H01M10/40;H01M1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至少在一端含有末端具有CF3的含氟醚基的链状碳酸酯和电解质盐的电解液。
背景技术
作为锂二次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自由基电池、电容器的电解质盐用溶剂,使用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二甲酯等的碳酸酯类。但是,因为闪点低、燃烧性高而有因过度充电/过度加热引起着火爆炸的危险性,另外,由于粘性高、低温下的传导率变低,输出下降。
为了这些解决,提出使用将链状碳酸酯氟化而得到的含氟链状碳酸酯的方案。例如,提出有:一端由含氟烷基构成、另一端由烃类烷基构成的碳酸酯(特开平6-219992号公报);中心为亚乙基(ethylene)、两末端具有CF3(CF2)(CH2)-的二碳酸酯(特开平10-149840号公报);两端都由六氟异丙基构成的碳酸酯(特开2001-256983号公报)的含氟烷基的末端为全氟的碳酸酯;除此以外,还有一端由全氟醚基构成、另一端由烃类烷基构成的碳酸酯(特开2000-327634号公报)。
但是,含氟烷基的末端为全氟基的碳酸酯(特开平10-149840号公报、特开2001-256983号公报),其电解质盐的溶解性低,另外,有与烃类溶剂的相溶性差的缺点。一端由烃类烷基构成的碳酸酯(特开平6-219992号公报、特开2000-327634号公报),其电解质盐的溶解性、与烃类溶剂的相溶性方面得到改善,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因含氟量下降引起阻燃性下降、耐电压下降。
另一方面,也提出添加含氟醚的方案(特开平6-176768号公报、特开平8-37024号公报、特开平11-307123号公报、特开2000-294281号公报等)。
但是,含氟醚化合物在低温下的粘性,低于含氟烷基末端的碳酸酯,但是作为电解质盐的锂盐的溶解性低,另外,与可以作为电解质盐溶解用溶剂使用的烃类碳酸酯的相溶性低,有引起2相分离的缺点,除此以外,闪点比较低,在阻燃性方面必须改善,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重要的课题。
另外,在与锂二次电池同样反复充放电的电容器或自由基电池的电解液中,阻燃性和耐电压提高,除此以外,希望即使在低温下粘性也不变高,而且,传导率下降也少的低温特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低温特性、耐电压优异,另外,提高阻燃性,电解质盐的溶解性高,与烃类溶剂的相互溶解性也优异的电解液。
本发明人等发现,仍然维持基于含氟醚基的效果,即含有含氟醚基的链状碳酸酯所具有的优异的低温特性、耐电压,由于在至少一个含氟醚基的末端配置CF3,也能够消除缺点即消除电解质盐的溶解性下降、与烃类溶剂的相溶性下降、阻燃性不充分的缺点,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含有式(I)所示的链状碳酸酯(I)和电解质盐(II)的电解液,
(式中,Rf1是末端具有CF3的含氟醚基(Ia),Rf2是含氟醚基(以下也简称为“CF3末端含氟醚基”)或含氟烷基。)
本发明的电解液由作为电解质盐溶解用溶剂的特定的含有CF3末端含氟醚基的链状碳酸酯(I)和电解质盐(II)构成。
含有本发明中使用的CF3末端含氟醚基的链状碳酸酯(I)由式(I)表示。
(式中,Rf1是末端具有CF3的含氟醚基(Ia),优选碳原子数为2~16的含氟醚基,Rf2是含氟醚基,优选末端具有CF3或CH3的碳原子数为2~16的含氟醚基或含氟烷基,优选末端具有CF3或CH3的碳原子数为1~16的含氟烷基。)
因为本发明的链状碳酸酯至少在一个末端具有CF3,所以,可以期待低温下的粘性的进一步下降和闪点的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1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防护窗及防护窗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 下一篇:信号补正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