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通信中继装置以及通信中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0316.2 | 申请日: | 2006-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大地;堀内绫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B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中继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中继装置、使用该通信中继装置进行各个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的中继的通信系统、以及在该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通信中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一般家庭的宽带通信服务的普及,在蜂窝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也积极地进行着以提供大容量数据通信服务为目的的研究开发。然而,由于作为有限的资源的无线频率处于紧张的状态,所以为了实现大容量数据的传输,正在积极地展开着使用高频带而实现高传输速率的方法的研究。
在使用高频的无线频带的情况下,在近距离能够期待较高的传输速率,但是由传输距离造成的衰减较大。于是,例如将高频的无线频带适用于实际系统时,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变小而需要设置更多的基站。由于设置基站需要相应的费用,因此,强烈期望在提供上述通信服务的同时抑制基站数目的增加的技术。
因此,为了即使位于蜂窝范围外的移动台也能够与基站进行通信,在研究使该移动台与基站之间存在的其它移动台(中继站)进行通信的中继,由此实现蜂窝范围外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的技术。
例如,已出现了综合地判断从范围外的移动台到各个中继站之间的线路质量,以及从各个中继站到基站之间的线路质量的多种线路质量,基站从多个中继站中决定实际进行中继的中继站,并向多个中继站发送关于是否使其进行中继的控制信号,由此决定中继路径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7-3217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2543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由于基于传播路径环境的时间性变动,即根据传播路径的状态进行中继路径的更新,所以在每次更新时,基站都需要获取从移动台到中继站之间以及从中继站到基站之间的双方的线路质量。由此,线路质量的时间性变动较快时,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发生频繁的质量报告以及用于路径控制的控制信号的交换,会导致通信系统的吞吐量降低的问题。另外,在线路质量的变动比路径控制的频度快时,在基站装置等的接收特性大幅恶化,由此引起通信系统吞吐量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信系统、通信中继装置以及通信中继方法,即使传播路径的状态变动,也能够不使吞吐量降低地进行通信的中继。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为由通信中继装置对从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进行中继的通信系统,采用以下结构,包括: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之间的第一传播路径状态;第二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状态;设定单元,基于所述第二传播路径状态,设定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是否进行中继的判断指标;以及判断单元,基于所述第一传播路径状态和所述判断指标,判断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是否进行中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传播路径变动,也能够不使吞吐量降低地进行通信的中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中继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中继装置(中继站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一系列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用于中继控制的阈值设定表;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用于中继控制的阈值设定曲线;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中继方法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帧格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帧格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开环控制时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在发送和接收中使用不同天线时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中继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以及
图15是表示如何进行实施方式2的中继判定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图。这里,以希望从移动台MS1向基站BS1发送信号的情况,即通过上行线路的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0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光电路
- 下一篇:聚丙烯酸(盐)吸水树脂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