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6248.2 | 申请日: | 200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松浦贵宏;安西阳一郎;真山修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强;关光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状态 监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监视蓄电池(在本说明书中指铅蓄电池)的状态的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等放电时的蓄电池的电压下降特性进行蓄电池状态(例如衰退程度或充电剩余量等)的检测(例如专利文献1)。该电压下降特性与蓄电池放电时的车辆固有的负载密切相关,因此在这种现有技术中,用于进行蓄电池状态评估的各种参数按照车型而分别设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9060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进行蓄电池状态评估的各种参数按照车型分别设定,因此进行参数设定的人力成本及装置成本增加,同时难于对应同一车型内的车辆个体差异引起的波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监视方法,其可减轻用于进行蓄电池的状态评估的参数设定所需的人力成本及装置成本,并且易于应对同一车型内的车辆个体差异产生的波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存储车辆上搭载的蓄电池和上述车辆的组合初始状态,利用每时每刻的上述蓄电池起动前的电压和起动时的大致最低电压,比较初始状态和使用时的状态,由此监视上述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及衰退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单元,检测上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第一存储单元,存储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表示基本处于新品状态的上述蓄电池的、开路电压值的变化和内部电阻值的变化的关系;处理单元,根据上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第一信息、初始基准开路电压值和初始基准放电时电压值,导出基准放电特性,其中所述初始基准开路电压值是以大致新品且大致满负荷充电状态的上述蓄电池为对象,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开路电压值,所述初始基准放电时电压值是在大致为新品且大致处于满负荷充电状态的上述蓄电池上连接预定负载而进行放电时,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所述基准放电特性表示上述蓄电池相关的上述开路电压值的变化、和通过上述预定负载的放电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即放电时电压值的变化的关系;和第二存储单元,存储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为上述初始基准开路电压值及上述初始基准放电时电压值,所述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通过具有上述各单元,不需对各个上述蓄电池及车辆单独设定固有参数,便能够导出上述基准放电特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方式所述的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分别设上述蓄电池的开路电压为VOI、上述蓄电池的放电时电压为VLI上述初始基准开路电压值为VOIF、上述初始基准放电时电压值为VLIF、上述蓄电池的内部电阻为RBI、大致为新品且大致处于满负荷充电状态的上述蓄电池的内部电阻值为RBIF时,上述第一信息由函数f(VOI)=RBI/RBIF给出,上述基准放电特性,由VLI={VLK/[(VOI-VLK)·f(VOI)+VLK]}·VOI给出,其中VLK=(VLIF/VOIF)·VOI。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所述的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上述处理单元,根据上述基准放电特性、使用开始后开路电压值、和使用开始后放电时电压值,导出上述蓄电池的衰退度及充电剩余度,其中所述使用开始后开路电压值是以使用开始后的上述蓄电池为对象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开路电压值,所述使用开始后放电时电压值是在将上述预定负载与使用开始后的上述蓄电池连接而进行放电时,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三方式所述的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上述处理单元,根据上述初始基准开路电压值与对应开路电压值的差、以及上述初始基准开路电压值与上述使用开始后放电时电压值的差,求出上述衰退度,其中所述对应开路电压值是在上述基准放电特性上和上述使用开始后放电时电压值对应的开路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62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光谱图像复选性加权分类方法
- 下一篇:流体制品分配装置的容器开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