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临界相烷基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5511.6 | 申请日: | 200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J·R·巴特勒;K·R·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64 | 分类号: | C07C2/64;C07C15/0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辉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烷基化 方法 | ||
1.一种生产乙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向反应区中提供含有苯的芳族原料,在所述反应区中与铈促进的β沸石分子筛烷基化催化剂接触,所述催化剂的铈含量能够使铈/铝的原子比在0.25-5.0的范围内;
(b)向所述反应区中提供多乙基苯共进料;
(c)向所述反应区提供乙烯;
(d)所述反应区在使苯处于超临界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运行,促使在所述β沸石烷基化催化剂存在下,苯发生乙基化、多乙基苯和苯发生烷基转移,产生含主要产物乙苯的烷基化产物,附带产生少量较重的烷基化副产物;
(e)从所述反应区中回收所述烷基化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反应区中提供乙烯,乙烯的供应量使苯/乙烯的摩尔比在1-15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苯与乙烯的摩尔比小于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苯与乙烯的摩尔比在2-5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β沸石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的摩尔比在50-150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β沸石的铈/铝的原子比在0.5-1.5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在乙苯处于液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运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化反应区在符合以下情况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运行:使得丙苯和丁苯的复合副产物的产率小于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用镧促进的β沸石生产的丙苯和丁苯的相应复合副产物的产率,其中镧促进的β沸石的镧/铝的原子比至少等于所述铈促进的β沸石催化剂的铈/铝的原子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化反应区在符合以下情况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运行:使得丙苯和丁苯的复合副产物的产率不超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用镧促进的β沸石催化剂生产的丙苯和丁苯的相应副产物的产率的一半,其中镧促进的β沸石的镧/铝的原子比至少等于所述铈促进的β沸石催化剂的铈/铝的原子比。
10.一种生产乙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含有铈促进的β沸石芳族物质烷基化催化剂的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
(b)向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中提供含有苯、多乙基苯和乙烯的进料;
(c)在使苯处于超临界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运行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促使在所述铈促进的β沸石烷基化催化剂存在下,苯发生乙基化,苯和多乙基苯发生烷基转移,产生包含苯、乙苯和多乙基苯的混合物的反应产物;
(d)从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中回收反应产物,将来自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的所述产物提供给回收区,用于从烷基化的产物中分离和回收乙苯、以及分离和回收包含二乙苯的多烷基化的芳族组分;
(e)使所述多烷基化的芳族组分中包含二乙苯的多烷基化芳族组分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环到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中;
(f)继续向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中提供苯,使所述多烷基化的芳族部分发生歧化反应,产生二乙苯含量降低而乙苯含量增加的歧化反应产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铈促进的β沸石烷基化催化剂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的摩尔比在50-150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铈/铝的原子比在0.25-1.25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二氧化硅粘合剂形成所述铈促进的β沸石。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化反应区在符合以下情况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运行:使得丙苯和丁苯的复合副产物的产率小于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用镧促进的β沸石生产的丙苯和丁苯的相应复合副产物的产率,其中镧促进的β沸石的镧/铝的原子比至少等于所述铈促进的β沸石催化剂的铈/铝的原子比。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部分多烷基化的芳族组分再循环到所述烷基化/烷基转移反应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55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垃圾混凝土多孔砖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捕捉分解醛的纤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