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液压成形用于制造产品的方法和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4389.0 | 申请日: | 200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5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L·英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克3D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2 | 分类号: | B21D26/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液压 成形 用于 制造 产品 方法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液压成形用于制造产品的方法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传统液压成形过程中,单管成形的毛坯放在模具内并处于压力下,使得其与模具相接触地流体静力学地成形。打开模具,去除产品并且由新的毛坯替换。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和减少制造液压成形产品的成本,并且使得制造能够完全自动化。
发明内容
通过如下连续的操作在原理上获得上述的目的:从卷材中解开带并且直接成形带为管,该管焊接在一起并且引入用于液压成形的模具内,该模具然后保持打开,使得能够去除先前成形的产品,当已经去除先前成形的产品时停止带的送进,闭合该模具,密封管的两端并且将管放于压力下,使得其成形为产品,打开模具,重新开始管的制造,停止送进,切去完成的产品,并且液压成形新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线包括用于从卷材解开钢带的开卷机,用于折叠钢带成为管的碾轧成形单元,用于将钢带的边缘焊接在一起的焊接单元,包括模具的液压成形单元,当管已经成形和焊接时该模具能够打开用于接收完成的管,在完成的产品已经从液压成形单元去除之后用于切割该完成产品的切割设备,在管的两端处用于密封管的设备,以及通过一个密封设备用于压力介质的供应线,以便将管置于压力下。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并且从根据本发明的生产线侧部看。
图2示出从上面看相同的生产线。
图3示出在前面附图中示出的部分的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用于从卷材13打开钢带12的开卷机11。引导该带通过具有成形辊15的碾轧成形单元14,它们示意性示出。在碾轧成形单元中连续折叠该带成为管16,当管通过固定焊接单元时,管16的纵向缝由焊接单元17焊接在一起。如所示,该管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碾轧成形单元也构成用于钢带的送进设备。
示意性示出的液压成形单元18位于焊接单元后面。该液压成形单元具有由两个模型部分——上部19和下部20构成的模具。该模具在图1中示出闭合,并且通过如箭头21所示放置在下面的下部,以及如图3中箭头22所示放置在上面的上部,由机器力能够打开,模具部分在图2中不示出,但是指示它们的内部形状。
当管16已经成形时,模具19、20保持打开,使得在前面制造周期中成形的产品23能够从模具去除,同时当制造时管16连续送入模具内。
当如图1所示已经液压成形的产品23从模具19、20去除时,停止管的制造并且由包括圆形锯齿刀片25的切割单元24切割管16。当已经被切掉时,该产品23随后拿走放到输出单元26上。当产品23已经从模具去除时,如图1所示,该模具能够围绕管16闭合,并且能够液压成形在模具内部的管。在图1中示出在切掉之前的产品23,而在图2中示出切掉之后。
参照图3最佳地描述液压成形工艺,该图3示出具有最新成形产品27的闭合模具19、20。圆锥钢圈30位于模具的进口侧处,该模具与管16的内壁装配在一起,并且在轴向上固定同时在径向上具有一定量的弹性,安装在支架上,该支架与具有辐条29的管31同型。钢圈30允许在制造管的过程中管在圈内滑动通过,并且辐条29允许圈扩张。杆32延伸通过管31和钢圈30,并且该杆载有圆锥塞33,该圆锥塞33可以由钢制成。如图1清楚给出的,支架34位于管16还没有焊接闭合的地方,使得该支架能够支撑管34和杆32。碾轧成形单元从而在支架后具有其最终的成形位置,以便闭合管轮廓16,尽管该最终成形位置在图中未示出。
圆锥形钢圈35和圆锥塞36也位于模具19、20的另一端处。塞36连接到杆37上,并且用于压力介质的供应通道38延伸通过杆和塞。如图2所示,塞36和钢圈35由臂39支撑,该臂39能够围绕轴I枢轴转动。臂39在图1和3中没有显示。其与管31支撑圈30相同的方式支撑圈35。由物件35-39形成的设备在图2中示出,塞和钢圈在管16的端部内枢轴转动。虚线示出当枢转离开时的设备35-39,可以作为替换的通过另一锥形塞33供应压力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克3D股份公司,未经奥迪克3D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4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