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堑式挡土墙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200941.0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唐雄俊;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堑式 挡土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堑式挡土墙结构,属于土木结构工程中挡土墙的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施工的路堑式挡土墙中,往往是先把墙背土体按照一定的坡度挖成一个平整的坡面,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紧贴土体把挡土墙砌体砌筑起来。这样,虽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的位置和密度设置了泄水孔,但由于砌体与墙背土体紧密接触,无法设置有效的反滤层,因而泄水孔的排水作用不明显,甚至无效,这样就会引起挡土墙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堑式挡土墙结构,不但可以设置反滤层,而且可以使水分从泄水孔顺利排出,保证了挡土墙的稳定、安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挡土墙砌体1,在挡土墙砌体1的泄水孔3进水口处的挡土墙墙背土体2上设置有一个小坑,并在泄水孔3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一个合成塑料隔栅4,在小坑内放满有反滤材料做的反滤层5,在最底层的泄水孔3后面、小坑的底面设有隔水层6。
小坑为楔形小坑,底面为矩形,边长L为30~40cm,小坑的高度H为50cm。
隔水层6为粘土隔水层或柔性防水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它不但可以设置反滤层,而且可以使水分从泄水孔顺利排出,保证了挡土墙的稳定、安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制作挡土墙砌体1时,在挡土墙砌体1上的每个泄水孔3的进水口处都制作一个既能泄水,又能防止泄水孔3后面的土体土料进入进水口的反滤层5。在制作反滤层5时,先在泄水孔3进水口处的挡土墙墙背土体2上挖出一个楔形小坑,并在泄水孔3的进水口处放置一个合成塑料隔栅4,再在坑内放满反滤材料做为反滤层5。
在施工路堑式挡土墙时,挡土墙的基础、砌体以及泄水孔的位置和密度均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而唯有在挡土墙砌体1的泄水孔3的进水口处,在墙背土体2上挖出一个楔形小坑,小坑的底面为矩形,边长L约为30~40cm,小坑的高度H约为50cm,先在泄水孔3的进水口处放置一个合成塑料隔栅4,合成塑料隔栅4的各条栅板之间的距离为15~20mm,以防止碎(砾)石反滤材料顺着泄水孔3流失,再在坑内放满反滤材料如碎石、砾石、土工布包裹的粗砂等做为反滤层5;在最底层的泄水孔3后面,楔形小坑的底面按规定夯填粘土隔水层或铺设柔性防水土工布做为隔水层6,以防止水分下渗,使挡土墙墙背土体2的可流动的水分能从泄水孔3中顺利排出,保证挡土墙的稳定、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200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纤毛的类支架系统
- 下一篇:包含加压待雾化液体的装置的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