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0705.9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顾洪;郦志华;赵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4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机用出风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盒,特别是一种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天花板嵌入式出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上所使用的室内机控制盒都由多个部件组成。比如:控制盒本体就至少分成左右两部,它们需要采用卡钩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机控制盒部分,然后还需要再通过使用多个螺钉将机控制盒部分与控制盒底座固定。同时,形成后的控制盒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安装电器部品, 一部分则空置。由于控制盒分成了两部分,且通过分拼装而成,两部分的衔接处存在一定的缝隙,当气流通过后会因为振动而带来异常噪音,并且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这种振动将会降低控制盒左右两部分的稳定性,产生松动而影响整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
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包括有出风控制盒面板,其中:出风控制盒为一个不可再分的独立个体,在出风控制盒面板中间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四周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设有缓冲口,进风口向外延伸有外壁,外壁上设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其中,所述的出风控制盒面板内表面上设有螺钉连接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其中,所述的螺钉连接孔分布在进风口四周。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其中,所述的出风控制盒面板内表面上设有排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空调室内机整体式出风控制盒,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气流振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况,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控制盒的整体牢固程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再者,这种控制盒可以通过整体注塑加工成型,生产过程更加简便,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进风口;3-加强筋;4-缓冲口;5-螺钉连接孔;6-外壁;7-限位块;8-排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包括有出风控制盒面板1,其中:出风控制盒为一个不可再分的独立个体,在出风控制盒面板1中间设有进风口2,进风口2四周设有加强筋3,加强筋3上设有缓冲口4,进风口2向外延伸有外壁6,外壁6上设有限位块7。为了便于在出风控制盒内加设其他的部件,在出风控制盒面板1内表面上设有螺钉连接孔5。前述的螺钉连接孔5可以安照出风控制盒空间的使用情况,相对分布在进风口2四周。所述的出风控制盒面板1内表面上设有排线槽8,使得其上所安装其他部件的导线再引入、引出的同时不会破坏出风控制盒的整体结构,不影响出风控制盒面板1的安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风控制盒为一个不可再分的独立个体,所以即使出现气流产生较大的振动,由于没有缝隙的存在,不会出现噪音。并且,由于进风口2四周设有加强筋3,且在加强筋3上设有缓冲口4,出风控制盒的安装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一定的形变,也能保证出风控制盒不会出现碎裂。而且,依赖于缓冲口4对力的进一步吸收,能延长出风控制盒的使用寿命。同时,进风口2向外延伸有外壁6,外壁6上设有限位块7,即使在进风口2内加装有外接的导风管,也能通过限位块7对其进行卡位,防止导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再者,通过出风控制盒上的螺钉连接孔5,能依靠螺钉对出风控制盒上所安装其他部件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本空调室内机用出风控制盒,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气流振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况。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控制盒的整体牢固程度,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再者,通过采用整体的注塑设计,生产过程更加简便,效率更高。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0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