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0611.1 | 申请日: | 200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0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6;H01R13/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连接线缆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785185号揭示了一种线缆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导电端子的连接体、线缆组件、金属内壳及具有收容腔的绝缘外壳。所述连接体上的端子与线缆组件的线芯连接后,金属内壳包覆连接体,然后将用于与对接连接器互相扣持的锁扣组件装设于金属内壳两侧,最后将上述元件收容固定于外壳内即完成该电连接器的组装。此电连接器的连接体主要靠金属内壳固定于绝缘外壳内,在电连接器受到频繁的插拔时,该连接体与金属内壳可能会出现松动现象,甚至可能出现整个连接体自绝缘外壳脱落的现象,从而影响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性连接。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连接体与绝缘外壳稳定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导电端子的连接体及绝缘外壳,所述连接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绝缘外壳设有具有一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本体部收容于收容腔中,所述对接部自开口延伸出收容腔,该电连接器还具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持于绝缘外壳的开口处而将连接体与绝缘外壳相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利用固定件将具有导电端子的连接体稳定固持于绝缘外壳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连接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组装后的连接体与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2所示连接体与固定件组合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连接体1、固定件2、绝缘外壳3、按压部4及线缆组件6。其中连接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固持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12及第二壳体13。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2包括基部121及自基部12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2,端子收容槽贯通基部121及对接部122以收容一排导电端子126。基部121两侧设置有凸块123,基部121上表面上设置有对扣部124,收容槽125位于绝缘本体12两端,并贯通基部121与对接部122。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平板部111及自第一平板部111弯折后与其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平板部112,第二平板部112继续向后延伸出扣持部115,第一壳体11套设于绝缘本体12外,第一平板部111位于绝缘本体12底面,第二平板部112位于基部121上面,扣持部115扣持于基部121的对扣部124,如此,第二平板部112与第一平板部111的前端包围绝缘本体12的对接部122。第一平板部111两侧及尾部分别垂直延伸出扣持片113与114,扣持片114上有突出片。所述第二壳体1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平板部131及自第三平板部131垂直延伸的侧板部132,侧板部132前端向前延伸出锁扣臂133,第三平板部131前端两侧部设有卡扣部134,其两侧及尾部延伸出扣持部135、136(参图3所示)。第二壳体13套设于绝缘本体12外,第三平板部131设置于基部121上,锁扣臂133收容于收容槽125,卡扣部134与基部121的凸块123相扣持,扣持部135、136分别与第一平板部111扣持片113、114扣合(参图3所示),形成如图5所示的连接体1,连接体1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4,对接部14是由绝缘本体12的对接部122套设第一、第二壳体11、13后所形成,对接部14的厚度小于主体部的厚度,因此在对接部14与主体部交界处上、下表面均形成止挡部15。在组装时,先将线缆组件6焊接端的线芯(未图示)焊接于导电端子126,然后再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安装上,如此,第一平板部111的后端及第三平板部131的后端形成收容线芯的空间,对线缆起到屏蔽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06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斯压力测定信息集成系统
- 下一篇:颗粒物料干燥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