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距调节滑块专用刀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9052.2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4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葛长存;马富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9/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专用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是用于在工业缝纫机上的针距调节滑块上加工退刀槽的专用刀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针距调节滑块是应用在工业逢纫机上用来调节针距的零件,它是影响缝纫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针距调节滑块(4)的一侧具有轴柄(41),另一侧开有缺口(42),该缺口(42)的上壁面(421)和下壁面(422)需要与工业缝纫机上的针距调节器的圆弧面相匹配。如果上壁面(421)或下壁面(422)与针距调节器的圆弧面配合不当,会直接影响缝纫机针距的间距大小。通常针距调节滑块(4)的加工顺序是:先对缺口(42)进行粗铣,再对上壁面(421)车圆弧,同时加工上退刀槽(43),然后再对下壁面(422)车圆弧,同时加工下退刀槽(44),最后对缺口(42)的槽底面(423)和上壁面(421)以及下壁面(422)进行精磨。
现有技术中,采用一般的刀具在加工针距调节滑块时,上壁面和上退刀槽以及下壁面和下退刀槽的加工需要分开两次进行。这使得针距调节滑块必须经过两次装夹,不但加工工序复杂、加工效率低,多次装夹加工也导致误差累计,使得加工出来的上壁面与下壁面之间的距离误差较大,而且上退刀槽和下退刀槽的槽口锥度较大。最终导致缺口的上壁面和下壁面与针距调节器的圆弧面不匹配,因此缝纫机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振动、噪音大及断线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针距调节滑块上一次性加工缺口以及退刀槽的专用刀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距调节滑块专用刀具,包括刀柄,所述的刀柄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刀片,所述的刀柄的一端部还设置有第二刀片,所述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分别位于所述的刀柄上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上分别具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突出于所述的刀柄的切削刃。
所述的刀柄上还开设有锥孔,所述的锥孔内可拆卸地插有至少部分呈楔形的楔块,所述的锥孔的孔壁上沿其轴向开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在锥孔的轴向延伸穿透锥孔的孔壁,所述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分别位于所述的开口的两侧。
所述的刀柄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的锥孔相连通的螺纹孔,所述的楔块为锥头螺钉,且该锥头螺钉的端部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的螺纹孔内。
在进行车削加工时,针距调节滑块被偏心夹持在车床的卡爪上,针距调节滑块转动,刀柄带着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进给,从而一次性完成一对退刀槽以及上壁面和下壁面的加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刀柄的一端部设置两个刀片,使得针距调节滑块上的缺口、上退刀槽以及下退刀槽可一次性加工完成,减小了加工误差,能够将缺口宽度公差控制在0.005mm以内,这样不仅较大地提高了产品正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另外,通过在刀柄上设置弹性开口,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合多种尺寸的零件加工。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针距调节滑块的主视图;
附图2为针距调节滑块的左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加工针距调节滑块时的示意图;
其中:1、刀柄;11、开口;12、锥孔;13、螺纹孔;2、楔块;31、第一刀片;32、第二刀片;4、针距调节滑块;41、轴柄;42、缺口;421、上壁面;422、下壁面;423、槽底面;43、上退刀槽;44、下退刀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3至附图5所示,一种针距调节滑块专用刀具,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分别位于刀柄1上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上分别具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突出于刀柄1的切削刃。其中,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采用YG6X硬质合金材料,这种材料能提高刀片的硬度,增加耐磨性和抗弯曲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金属切削性能。
在进行车削加工时,针距调节滑块4被偏心夹持在车床的卡爪上,针距调节滑块4转动,刀柄1带着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进给,从而一次性完成对缺42的上壁面421、下壁面422、上退刀槽43以及下退刀槽44的加工。其中所述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附图5中所示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9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