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气引射混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3784.0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1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庆;夏朝辉;陈鄂芹;刘孝清;王龙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2 | 分类号: | F23D14/62;F23D14/6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热风炉的送风温度需要加热用的煤气混合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高炉冶炼效率,途径之一是提高热风炉的送风温度。提高热风炉的送风温度需要加热用的煤气具有较高的热值,而纯烧高炉煤气难以达到其要求,常常需要掺混热值高的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
目前冶金企业中,传统的煤气混合是将压力相近的两种煤气按流量配比或热值进行调节混合,两种煤气压力相差较大时,常对压力较低的煤气进行加压,或对两种煤气分别加压再混合送用户。由此常常需要增加煤气加压站,这样不但增加设备、基建投资,占地大,而且还增加水、电、人工等操作、维护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节能的煤气引射混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煤气引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压煤气入口管1、引射喷嘴2、低压煤气入口管3、低压煤气接收室4、收缩段5、固定筋板6、煤气混合管9、扩散管10,收缩段5的左端小于右端,收缩段5的右端与低压煤气接收室4的左端固定连接,收缩段5的左端与煤气混合管9的右端固定连接,煤气混合管9的左端与扩散管10的右端固定连接,扩散管10的左端大于右端,扩散管10的左端口为混合煤气出口;
引射喷嘴2的左端小于右端,引射喷嘴2的左部位于收缩段5内,引射喷嘴2的右部位于低压煤气接收室4内,引射喷嘴2由固定筋板6与收缩段5固定连接,引射喷嘴2的左端口为高压煤气出口;高压煤气入口管1的左部穿入低压煤气接收室4内,高压煤气入口管1的左端与引射喷嘴2的右端固定连接;低压煤气接收室4与低压煤气入口管3相连通,收缩段5为低压煤气出口。
所述的低压煤气接收室4上部设有放散管7,低压煤气接收室4底部设有排水管8。
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引射混合器是针对两种煤气压力相差较大时,在不增加煤气加压机的情况下而将两种压力的煤气混合的装置。它的结构特征为一文丘里管,其工作原理是:高压煤气以一定的压力P1从高压煤气入口1进入高压煤气引射喷嘴2中,一部分压力能转变为速度能,速度增加,压力降低;由高压煤气引射喷嘴2射出的高压煤气具有较大的动能,由于气流的动能交换,使引射喷嘴2的周围产生低于低压煤气压力P2的压力或负压,将低压煤气吸入煤气混合管9。在煤气混合管9内,气流速度场分布由不均匀渐渐地均匀起来,使两种气体在煤气混合管9出口处具有较为均匀的速度场,进入扩散管10后混合气的速度减少,静压增加,最终混合气以压力P3和混合气流速V3的状态进入输出管道,达到两种煤气混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加工容易、且沿管路敷设节省总图位置,设备投资少,无需消耗水、电能源,大大降低操作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高压煤气入口管,2-引射喷嘴,3-低压煤气入口管,4-低压煤气接收室,5-收缩段,6-固定筋板,7-放散管,8-排水管,9-煤气混合管,10-扩散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煤气引射混合器,它包括高压煤气入口管1、引射喷嘴2、低压煤气入口管3、低压煤气接收室4、收缩段5、固定筋板6、煤气混合管9、扩散管10,收缩段5的左端小于右端,收缩段5的右端与低压煤气接收室4的左端固定连接,收缩段5的左端与煤气混合管9的右端固定连接,煤气混合管9的左端与扩散管10的右端固定连接,扩散管10的左端大于右端,扩散管10的左端口为混合煤气出口;
引射喷嘴2的左端小于右端,引射喷嘴2的左部位于收缩段5内,引射喷嘴2的右部位于低压煤气接收室4内,引射喷嘴2由固定筋板6与收缩段5固定连接,引射喷嘴2的左端口为高压煤气出口;高压煤气入口管1的左部穿入低压煤气接收室4内,高压煤气入口管1的左端与引射喷嘴2的右端固定连接;低压煤气接收室4与低压煤气入口管3相连通,收缩段5为低压煤气出口。
所述的低压煤气接收室4上部设有放散管7,低压煤气接收室4底部设有排水管8。设排水管8便于煤气冷凝水排出,设放散管7便于检修时吹扫煤气放散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3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茶叶包装罐
- 下一篇:手动调速降落液压升降设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