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管内打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2283.0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2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生;訾金花;张存华;柴纪伟;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立生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管 打平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具技术范围,涉及一种椎管打平器。
背景技术: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由于脊柱骨折脱位或骨块压迫脊髓而引起的。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压迫因素主要来自硬脊膜的前方。脊髓损伤,可出现脊髓水肿、内部压力增高、变性坏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为了保护脊髓功能,必须及时有效地解除对脊髓的压迫。现有技术中,临床上多行后路椎管突出骨块摘除减压术。众所周知,这种手术在摘除硬脊膜前方的骨块时比较困难。由于手术视野狭小,操作不变,常需要反复牵拉脊髓或马尾神经,这样则常会造成脊髓水肿及马尾神经挫伤等一些不应有的医源性损伤。另外,在摘取骨块时,由于椎体松骨质结构渗血,加之对椎管内静脉丛的破坏,将会大量出血,因而要摘取较大的骨块则更加困难,时常会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效果,以致需要广泛地切除椎板。同时,由于椎体骨块取出,使其骨量丢失,以及椎板的广泛切除,也将严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管内打平器,行突出骨块打回术,以替代现有骨块摘除手术,并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椎体内部的骨质结构比较松软,硬度较低,椎体骨折后,骨的完整性被破坏,其内部结构更加疏松,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完全可以打回原椎体内这一明显的道理,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有手柄、顶骨板及其间的连接柄构成,手柄成圆柱形,一侧设有四个指槽;顶骨板呈椭圆形,周边圆滑过渡,在长轴方向上略带弧度,并且一端稍薄,一端稍厚,剖面成楔形;连接柄成锥状,大端面与手柄直径相同,并与之相连接,小端面圆弧弧度与顶骨板长轴端弧度相应,并垂直连接于顶骨板的长轴较厚一端板面上,并且朝向顶骨板面一侧根部开设有弧形横槽。
使用时,病人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病人采用俯卧位,脊柱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骨折椎体及相邻椎体的棘突,关节突关节及横突,然后在椎弓根钉入钉点打眼、攻丝、拧入合适长度利角度的AF钉,利用AF定的角度和纵向撑开力最大程度地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生理弧度;用骨刀和椎板咬骨钳移除损伤椎体的棘突和部分椎板,充分显露硬脊膜,用神经剥离子分离硬脊膜,将脊髓向一侧牵拉,探查椎管前壁,若锥体后缘有碎骨块,则手持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将顶骨板从脊髓一侧纵向放入椎管内,将硬脊膜略向后牵拉,同时不断转动顶骨板,使顶骨板处在硬脊膜与锥体后缘之间,然后钩起硬脊膜上、下活动,以确定顶骨板在硬脊膜和椎体后壁之间,用顶骨板抵住向后突出的碎骨块,用骨锤叩击手柄,将骨折碎块垂直打回原锥体。然后转动顶骨板并取出。再将切除的棘突用咬骨钳咬碎,作损伤椎体上下节段横突旁植骨,即实现利用本实用新型行追椎管内突出骨块打平术。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利用本实用新型行椎管内突出骨块打平术,治疗椎骨骨折、脱位造成骨块向椎管突出,压迫脊髓,乃至脊髓损伤所引发的有关疾病,比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骨块摘除术,手术简单,难度小,效果好,无需过度牵拉脊髓和马尾神经,不会造成脊髓水肿和马尾神经挫伤等不应出现的一些医源性损伤及大量出血,也无须过度切除椎板,有利于减轻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特别是锥体骨质数量不减,有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结构和椎体的生理功能。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根据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有手柄2、顶骨板5及其间的连接柄3构成,手柄2成圆柱形,一侧设有四个指槽1;顶骨板5呈椭圆形,周边圆滑过渡,在长轴方向上略带弧度,并且一端稍薄,一端稍厚,剖面成楔形;连接柄3成锥状,大端面与手柄2直径相同,并与之相连接,小端面圆弧弧度与顶骨板5长轴端弧度相应,并垂直连接于顶骨板5的长轴较厚一端板面上,并且朝向顶骨板面一侧根部开设有弧形横槽4。
在使用时,为防止骨块在顶骨板面上打滑,所说顶骨板5的板面上可设制有防滑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立生,未经吴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2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翻转锯的锯片高度调节机构
- 下一篇:桥式起重机轨道测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