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663.2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3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邱毅;张爱东;王作立;王磊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G9/00 | 分类号: | A61G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德平 |
地址: | 250002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床病人使用的器具,是一种接便器。
背景技术
卧床病人的排便是需要靠护理人员帮助的,目前,大部分医院或家庭护理卧床病人用的接便器,一般是盆状物休,其形状为扁平状,使用时置入病人身体下方,这种接便器的不足是:病人使用时不方便,体位不能变换,放入或取出也极为不便,稍有不慎易外溢。另有一种卧床病人专用的升降床,它在床上开设孔,当病人需要排便时,活动盖打开,在孔下置入便盆,但它所用的接便器仍是传统的接便器,存在结构复杂,活动盖不易打开,清洗复杂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便器,它专用于卧术病人,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清洁、不影响病人变换体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接便器,包括前罩和后罩,前罩和后罩连接成筒状,前罩开设集尿通孔,集尿通孔处安装集尿罩,集尿罩与集尿袋连接,后罩下部开设集便通孔,集便通孔处安装集便套,集便套与集便袋连接。前罩和后罩上端连接环形垫圈,环形垫圈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环形垫圈是充气垫圈。集便套与集便袋接处的内壁上设置凸起向上折起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前罩和后罩组成的筒状体,可置于病人床孔的下方,用固定带固定在床体孔的四周,环形垫圈3的直径大于床孔,置入病人臀部下方,病人使用方便、舒适,便于清洁,护理人员放置好接便器后,不需随时看护,用毕可直接将集尿袋或集便便取下废弃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拿掉集尿袋和集便袋之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4是前罩,1是后罩,前罩4和后罩1连接成筒状,前罩4开设集尿通孔14,集尿通孔14处安装集尿罩5,集尿罩5与集尿袋8连接,后罩1下部开设集便通孔15,集便通孔15处安装集便套11,集使套11与集便袋9连接。前罩4和后罩1上端连接环形垫圈3,环形垫圈3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固定带12和第二固定带13。环形垫圈3是充气垫圈。集便套11与集便袋9连接处的内壁上设置凸起向上折起的连接件1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采用固定带将接便器固定在病人床孔的四周,环形垫圈3采用海绵垫或充气垫均可,置入病人臀部下方,使病人无摩擦痛感,小便直接通过集尿罩5进入集尿袋8内,大便经过集便套11进入集便袋9,集尿袋8和集便袋9均为一次性使用,便于清洁,减少污染,使用方便,不会出现变换体位时引起的外溢等现象,不需护理人员贴身看护,用毕,清除集便袋和集尿袋即可。图中2是充气嘴,7是尿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出的记录介质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