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模仁结构和其所形成的导光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596.2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蔡荣智;林时正;陈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台湾省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结构 形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导光板模仁结构和其所形成的导光板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模仁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彩色化以及大型化,其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如笔记型计算机、各种台式计算机、液晶电视等。因液晶显示器一种被动组件,其本身不能发光,因而需要利用一光源系统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源,如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其中,导光板是背光模块中重要组件之一,用以导引自光源发出光线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射出。
一般的导光板1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11、一与该入光面11相交的反射面12,以及一与该反射面12相对的出光面13,为提高光源射出的均匀性,一般于导光板反射面12及出光面13设置有光学微结构2,如V型沟槽结构,用以破坏光线于导光板内部传输的全反射条件,且使其散射以提高导光板射出光束的均匀性,进而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性能。
目前,导光板光学微结构的制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网版印刷式、喷砂与蚀刻式、机械加工式以及光阻光刻铸模式,其中光阻光刻铸模式以光阻涂布基板,光阻经曝光、显影于基板上成形出光学微结构的形状后,再以电铸翻模方式成型一模仁,再利用模仁以塑料射出或热压方式成型导光板。
然而,成型的模仁结构该表面上均布设有光学微结构,以至于成型的导光板表面上亦平均布设有相对的光学微结构,当该导光板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时,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器的面板观赏范围A小于导光板1,而导光板1各边侧,靠近面板观赏范围A的光学微结构2将光线折射时,则会影响面板观赏范围A中光线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模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模仁装设于公、母模中,其公、母模合模后并形成有一模穴,以作为导光板的成型空间;其中,该模仁周围至少一边侧形成有留白区域,而异于留白区域则形成有光学微结构。
其中,利用该模仁以射出成型或热压方式形成导光板,使该导光板相对应于模仁同样形成有光学微结构以及留白区域,且该留白区域可设置于导光板周围至少一边侧(可以设置于一边、二边、三边或四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该留白区域可配合面板观赏范围的大小设置,使面板观赏范围边侧不会产生光线过度折射,而影响射出光线均匀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习有导光板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模仁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A 面板观赏范围 1 导光板
11 入光面 12 反射面
13 出光面 14 留白区域
2 光学微结构 3 模仁
31 留白区域 41 公模
42 母模 43 模穴
44 注料口 5 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模仁结构,其成型模具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有一导光板模仁3固定于一金属板5上后,并装设于公、母模41、42中,如图所示,其公、母模41、42合模后并形成有一模穴43,且该模穴43与注料口44相通,经注料口44注入熔融的树脂,使注入的树脂于模穴43中冷却后,公、母模41、42脱模,则完成导光板的结构;当然,该模穴43为导光板的成型空间,其可以如图所示为楔形的形式,亦可以为平板形的形式。
本案的重点在于:该模仁3周围至少一边侧形成有留白区域31,亦即于该留白区域31没有设置任何光学微结构,为平面结构,该留白区域31可设置于模仁3周围一边、二边、三边或四边,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其留白区域31设于模仁3周围四边侧处,而异于留白区域31则形成有光学微结构2,其光学微结构2可以为若干V型沟槽结构,亦可以为U型沟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提升格间的多层货栈系统
- 下一篇:热交换器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