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帽带扣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444.2 | 申请日: | 200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0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隆 |
主分类号: | A42B7/00 | 分类号: | A42B7/00;A44B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帽带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安全帽带扣,尤指一种操作较为方便顺畅且稳固的安全帽带扣,属于安全帽配件。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全帽带扣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有一母扣1,一推钮2及一公扣3;其中,母扣1是由一铁片10及一外壳体16组成,铁片10底部具有一方孔11,方孔11前端突设有一凸块12。方孔11后方则具有一凸条13,凸条13上套设有一弹簧14,铁片10两侧各向上延伸且顶部内凹而形成具有一滑槽15;外壳体16是以塑胶成型包覆在铁片10之外,使母扣1前端形成一插入口,而外壳体16配合方孔11在顶端具有一缺口17。
推钮2,略呈L形,设于该母扣的滑槽15内,后端具有长槽供弹簧14套入,上端突出外壳体的缺口17,前端底部则被凸块12所抵挡限位。
公扣3,略呈凸形,前端具有一插掣片31,插掣片31中间具有一卡掣孔32,可与母扣的凸块12卡掣。
将公扣3插入母扣1时,是利用公扣插掣片31的前推力量将推钮2往前(内)推并压缩弹簧14,使插掣片31顺着滑槽15越过凸块12后,其卡掣孔32与凸块12卡掣,然后推钮2再利用弹簧14的恢复张力使推钮2回归原位,并将插掣片31抵住定位,以达卡扣的目的,如图2、图3所示;反之,当想要解扣时,是将推钮2往前推,使与插掣片31脱离,再将插掣片31自母扣1取出,而可将公扣3与母扣1解开,如图5所示。
上述现有的安全帽带扣,在卡扣时是利用插掣片的卡掣孔32与凸块12二者卡掣结合所达成,然因卡掣孔32是设于插掣片31中间位置处,且与凸块12之间存有相当的间隙,而凸块12则是呈突设在铁片10的前端,致使公扣3与母扣1卡扣时,形成点的卡掣状态,导致公扣3会产生幌动、松弛的状态,而令人有容易松脱的不安全感;又,在解扣时,再将推钮2前推使与插掣片31脱离后,公扣3并无法自动脱出母扣1,而仍须人手将插掣片31自母扣1取出,方能完成解开公扣3与母扣1的目的,在操作上显然较为麻烦不便。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较为方便顺畅且稳固不易松脱的安全帽带扣。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帽带扣,其包含:一母扣,由一铁片及一包覆在该铁片外的外壳体所组成,其底部具有一卡掣槽,两侧具有一滑槽,滑槽外侧各套设有一弹簧;一推钮,设于该母扣的滑槽内,其后端与母扣之间抵接有一弹簧;及一公扣,前端具一插掣片,插掣片前端底部并下突设有一卡掣块,使与母扣的卡掣槽卡扣,该插掣片后端两侧均具有一肩部,使与母扣两侧的弹簧接触,以达到操作方便顺畅且稳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帽带扣,其优点和功效在于:
1.卡掣槽41是呈矩形且直接设于铁片40中间底面的位置处,而卡掣块62则下突于插掣片61底部,因此一旦卡掣块62卡入卡掣槽41内时,不但插掣片61已深入母扣4一段距离,并且卡掣块62与卡掣槽41也形成面的卡掣状态,因此不但较无间隙而不致幌动松弛,并且也较为稳固不易松脱。
2.在卡扣时,由于插掣片61后端顶部是具有一呈圆形凸体的导块64,故一旦卡掣片61插入母扣4内时,即可利用该导块64的引导而可迅速且顺利地使公扣6与母扣4卡掣扣合,在操作上显然相当方便顺畅。
3.在解扣时,只要轻轻一推推钮5,即可令公扣6自动弹出与母扣4脱离,在操作上显然相当方便顺畅。
(四)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现有的安全帽带扣的外观图
图2所示是现有的安全帽带扣的俯视剖视图
图3所示是现有的安全帽带扣的侧面剖视图
图4所示是现有的安全帽带扣的外扣与内扣结合部分的剖视图
图5所示是现有的安全帽带扣的俯视分解图
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分解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现有部分:
1、母扣 10、铁片 11、方孔
12、凸块 13、凸条 14、弹簧
15、滑槽 16、外壳体 17、缺口
2、推钮 3、公扣 31、插掣片
32、卡掣孔
本实用新型部分:
4、母扣 40、铁片 41、卡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隆,未经李德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滑移组件
- 下一篇:铁路客车车顶自然通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