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楔块式汽车减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262.5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春如 |
主分类号: | F16D41/06 | 分类号: | F16D41/06;B60K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002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楔块式 汽车 减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零配件技术领域的汽车减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传动系统与驱动轮始终连接为一体,当汽车收油门时,传动系统仍然拖拽着车轮,从而降低了车辆惯性滑行的距离,增加了差速器和发动机的磨损,致使汽车部分动能被机械阻尼消耗掉了。本人曾在实用新型专利200520089825中公开过一种汽车减阻器、它是在汽车差速器与球笼之间,设置有一个带棘轮棘爪机构的超越离合装置,当汽车加油提速时,整个传动系统照常运转,当汽车收油门时,该装置的球笼端与差速器之间产生超越脱离,使得汽车差速器与传动系统不随车轮一起转动,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车辆惯性延长滑行距离的目的。但经本人深入研究,认为该技术方案尚存在着棘爪对棘轮内齿接合冲击力偏大的问题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组楔块式汽车减阻器,它们保留了原专利技术中超越离合装置的基本功能特点,并有效地解决了接合冲击力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楔块式汽车减阻器,是对原专利200520089825所述减阻器进行改进性设计的一组机械装置,是由形状适宜的回旋体结构的主动件和从动件,T形压母,环形的锁止环、轴承与超越离合楔块总成等主要部件所构成。是在同一轴线的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楔块总成和至少一盘轴承,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单向超越离合活动连接,并采用T形压母挡住轴承内圈,还在主动件与从动件的外壁上分别制有环状分布外齿,该外齿能够同时或单独与带有内齿的环形锁止环完成轴向滑动连接,从而实现了对超越离合功能的锁止与正常倒车。
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即加油时由于超越离合楔块总成的作用,使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呈现出多线段的环状分布渐近接合状态,所以比棘轮棘爪机构减少了接合冲击力;还由于压母压住轴承和楔块总成,使之相对于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不能产生轴向窜动,也能增加楔块总成工作时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在图中:01.主动件 02.法兰盘 03.内孔 04.外齿 05.安装止口06.从动件 07.法兰盘 08.定位盘 09.止口环 10.外齿 11.光轴12.螺纹孔 13.T形压母 14.油封环 15.轴承 16.超越离合楔块总成17.油封环 18.锁止环 19.内齿 20.轴承 21.滚柱 22.楔块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动件01呈圆筒形,向外端制有法兰盘02,与汽车差速器相连接,筒内壁上制有台阶状内孔03,筒外壁上制有呈环状分布的外齿04与安装止口05;从动件06呈圆塔型,塔基部制有法兰盘07,与汽车球笼相连接,塔身中部制有定位盘08,盘边部制有与止05相配合安装的止口环09,盘外壁上制有呈环状分布的外齿10,塔身上部制有带台阶的光轴11,轴芯部位制有螺纹孔12,与带螺栓头的T形压母13相连接;在内孔03与T形压母13和光轴11之间,依次套装有油封环14、轴承15、超越离合楔块总成16与油封环17,并由T形压母13挡住轴承内圈。锁止环18呈环状结构,在其内环处制有能同时或分别与外齿04与外齿10相啮合的内齿19。滑动锁止环18,在内齿19与外齿04和外齿10同时啮合时,本实用新型失去超越离合能力,从而解决了汽车倒车行驶和山坡路行驶的实际使用需要。
在汽车加油升速时,本实用新型主动件01借助超越离合楔块总成16的单向接合能力而带动从动件06一起同步旋转;在汽车收油门时,从动件06转速高于主动件01,相互间产生超越脱离,使汽车车轮失去了机械系传输阻尼拖拽而超越转动,从而实现了汽车收油状态下的减阻滑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春如,未经马春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2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