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钢筋切断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109.2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7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项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顺林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2000江西省九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钢筋 切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自动切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曲轴连杆机构实现自动离合切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切断设备包括手工裁切和自动裁切,自动裁切设备市场上大多为曲轴连杆机构,因装卸和切断定尺需要临时停车,其传动力的间断和接合是通过离合器来实现的。现有的钢筋切断机包括曲轴,连杆,安装在连杆上的刀头,以及控制装置组成,曲轴离合控制一般使用滚键,横杆键,牙镶等方式实现离合控制,这其中还包括诸多小型冲床自动冲床装置,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不仅作用力不够集中,且由于转速差较大,易造成撞击磨损,且在一周内只能在设定点上实现离合控制,难于实现自动化,实时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钢筋切断机,具有结构紧凑,冲击小,磨损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实现任意位置的自动离合控制。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曲轴,曲轴一端的偏心处安装上连杆,曲轴两端经轴承座连接壳体,上连杆经万向节连接底部装有上刀头的下连杆,曲轴另一端经皮带轮连接由皮带和电机组成的传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安装在曲轴上的皮带轮中心连接轴套,轴套和曲轴的末端套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曲轴末端,弹簧另一端连接电磁铁,弹簧的旋紧方向与皮带轮转动的方向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扁钢丝弹簧抱紧轴套和松开轴套的离合设计,因而具有冲击小、磨损低的特点,且与电磁铁相接可实现任意位置的自动离合控制。
2、由于采用了扁钢丝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曲轴,一端连接电磁铁的结构设计,因而具有结构紧凑,且可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3、由于采用了行程开关与电磁铁的联动控制,因而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且设备操作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控制装置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装置实施例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曲轴6,曲轴6一端的偏心处安装上连杆5,曲轴两端经轴承座7连接壳体10,上连杆5经万向节连接底部装有上刀头13的下连杆8,曲轴6另一端经皮带轮4连接由皮带16和电机17组成的传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的安装在曲轴6上的皮带轮4中心固定连接轴套3,轴套3和曲轴6的末端套有弹簧1,弹簧1一端固定在曲轴6末端,弹簧1另一端连接电磁铁2,弹簧1的旋紧方向与皮带轮4转动的方向一致。
所述的弹簧1为扁钢丝弹簧1,套在轴套3和曲轴6外,其一端固定在曲轴6上,另一端连接电磁铁2,其旋向与皮带轮4转动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的一下连杆8上套接有压簧9,压簧9套在下连杆8上,一端固定在壳体10与下连杆8卡口位置,使曲轴6静止时停在上止点。
在壳体10的一侧连接直角轨道12,直角轨道12与下连杆8运动方向垂直,且对应安装在料口15位置,直角轨道12上安装可调节位置的行程开关11,并与控制装置相接,可实现任意定尺裁切,且与电磁铁2控制连动实现自动切断任意定尺要求的钢筋。
在壳体10内,对应于上刀头13的位置,其下端安装有下切刀14,更易于切断。
所述装置卧式安装于基座上,利用刀头切断时自前向后的冲击力将已经切断的钢筋撞去直角轨道,这时安装在直角轨道上的行程开关11再次闭合,为下一次切断做准备。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行程开关K1和电磁铁K4,其控制电原理如图2所示,市电经整流、滤波后其控制端经行程开关K1后接三极管V1三极管V1集电极输出一路经电阻R3后接三极管V2集电极,并接可控硅T控制极,另一路经电阻R4、R5后接三极管V2基极,可控硅T阳极经电磁铁K4后接市电。
其工作原理
当电机17启动后转动,经皮带16带动皮带轮4和轴套3转动,此时电磁铁2没有通电,电磁铁2的活动舌下垂挡住扁钢丝弹簧1的一端,由于扁钢丝弹簧1的旋紧方向与皮带轮4转动的方向一致,此时扁钢丝弹簧1被松住,处于松开状态,皮带轮4带动轴套3在曲轴6上转动,此时曲轴6处于静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顺林,未经项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