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水系统的脱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8490.9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董承康;苗家琳;徐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中科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系 脱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水系统的脱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锅炉或空调水系统等用水的脱气(氧)装置,属于能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给水中的溶解氧通常是造成热力设备腐蚀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导致锅炉和相关设备如散热器在运行期间和停用期间的氧腐蚀。为防止和减轻热力系统运行期间的氧腐蚀,必须对锅炉给水进行除氧。国家标准规定锅炉额定蒸汽压力≤1.6Mpa时规定给水溶解氧含量≤0.1mg/L,蒸汽压力为1.6~2.5Mpa时规定给水中溶解氧含量≤0.05mg/L,热水锅炉额定功率≥4.2Mw时规定给水的溶解氧含量≤0.1mg/L。一般可采用多种方式除氧,如:热力除氧法,化学除氧法,解吸除氧法,电化学除氧法及真空除氧法等。循环水中系统中的空气是形成系统气阻的主要原因,气阻的存在使得系统运行不正常,或产生噪声。脱气设备的采用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脱气也就脱了氧。常用真空除氧法采取蒸汽喷射和水喷射法获得真空,但这些方法的设备体积大,且用于常温时除氧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用水系统的脱气装置,利用气液混合物旋流产生的离心力和重力加快气液分离,同时利用水在沸腾状态时气体的溶解度接近零的特点,用水泵往外抽出水使罐内形成真空使得溶解于水的气体从水中分离以达到锅炉或空调水系统用水脱气(脱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水系统的脱气装置,包括密封罐、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密封罐通过密封罐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并联在用水系统的供水管道上。密封罐的上部设有逆止阀和真空表,密封罐的下部设有排污阀;密封罐的进水水嘴伸入密封罐内,水嘴的出水口截面为矩型,伸入密封罐的一段进水管道向下倾斜α角为10°~40°,并弯曲成与密封罐内壁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水系统的脱气装置,利用水在真空条件下沸点降低、水在常温下达到沸点的特点,又利用气液混合物旋流产生的离心力和重力加快气液分离,使气体或氧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脱气或氧的目地。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脱气装置脱气效果好,体积小,脱气速度快。当本脱气装置用于锅炉用水除氧时,在系统工作稳定状态下能使锅炉用水的氧溶解量保持在0.1mg/L以下,以保证锅炉用水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脱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密封罐,2是密封罐出水口水泵,3是排污阀,4是密封罐进水水嘴,5是进水阀门,6是真空表,7是具有气水分离功能的逆止阀,8是用水系统的供水管道,9是密封罐气体出口,10是密封罐的进水管道,11是密封罐的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水系统的脱气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罐1、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密封罐1通过密封罐的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并联在用水系统的供水管道8上。密封罐的上部设有逆止阀7和真空表6,密封罐的下部设有排污阀3;密封罐的进水水嘴4伸入密封罐内,水嘴的出水口截面为矩型,伸入密封罐的一段进水管道4向下倾斜α角为10°~40°,并弯曲成与密封罐内壁平行。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脱气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装置置于锅炉或空调系统等用水系统中,通过进水阀与锅炉补水管或空调水系统连接,经过进水水嘴形成旋流实现气液分离,同时出水泵往外抽水使罐内形成真空脱气(脱氧)向锅炉或空调水系统供水,密封罐上部装有具有气水分离功能的逆止阀,逆止阀一端通到大气。
本实施例的密封罐1是钢质的可承受压力的罐体,罐体内的进水水嘴4通过进水阀门5与供水管路8相连,通过出水口及水泵2将已经脱气(脱氧)的水提供给系统,真空仪表6通过管道连接到罐体1的上部用以监测罐内的真空度,具有气水分离功能的逆止阀7一端连接到密封罐出口另一端通向大气。罐体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和阀门3,阀门3开启时可排放沉淀在罐体1底部的杂质。各个进,出口及阀门与罐体都有良好的密封以保证真空度的获得和保持。进水水嘴4的出口截面呈矩形且水嘴与水平线成10°~40°,水嘴弯曲与密封罐内壁平行,以保证在一定的水流量时水流喷射沿罐体内側切线方向并形成旋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中科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中科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8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