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1570.1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霍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玉杰 |
主分类号: | B28B7/34 | 分类号: | B28B7/34;B28B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红 |
地址: | 300381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振动 成型 砌块 地砖 带有 裂纹 复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具,尤其是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新型建筑材料中,自动振动成型砌块和地砖的出现距今有七十年左右的历史,生产中所使用的模具型腔由金属材料构成,金属材料主要化学成份为C≤1.8%,Cr≤15%等等。为改善模具型腔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即提高模具寿命,一般对型腔金属材料进行硬化处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整体热处理:1.真空热处理;2.盐浴淬火;二、表面热处理:1.渗碳化硅;2.渗氮;3.渗碳;4.碳氮共渗;5.渗硼;6.高频热处理。
但是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现有自动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模具,型腔内衬金属材料采用低含量碳,所制造的模具型腔内衬表面光滑,无裂纹,内部存在应力,模具在使用时,由于高速振动,应力得到释放,因此模具内衬产生变形和磨损,现有的国产砌块和地砖模具使用寿命一般在8万次以下,只有部分进口模具使用寿命能达到10万次,因此造成模具使用厂家模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误差小的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包括构成模具的型腔,型腔由金属材质的模具侧壁以及致密配合在模具侧壁内侧的金属内衬层构成的复合衬板组成,所述的金属内衬层的表面具有多条明显的微裂纹。
所述致密配合是通过焊接方法实现的。
所述模具侧壁为碳素钢或合金钢中的一种。
所述碳素钢是可焊接的低碳钢。
所述金属内衬层是金属焊层。
所述金属焊层材料选自合金焊条或焊丝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内衬层的硬度HRC=50-70,成份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C=2%-6%;Cr=15%-40%。
所述金属内衬层表面微裂纹方向是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不规则方向,在整个内衬层上是贯通的或不贯通的,微裂纹深度是透到模具侧壁表面或只存在内衬层内,微裂纹的数目在单位平方厘米内至少一条。
所述金属内衬层表面微裂纹的宽度在0.1mm~1mm范围内,金属内衬层的厚度在1mm~5mm之间。
所述型腔是呈阵列排布的,型腔的形状选自正方形、矩形、相互倒置的梯形、三角形、或其它规则排布或不规则排布的形状。
所述金属内衬层优选的硬度为HRC=60-65,优化的主要化学成份C=4%-5%;Cr=20%-25%。
所述焊接通过机器人或人工来实现。
所述焊接加工是采用乙炔火焰、金属极电弧、钨极氩弧、埋弧焊、电渣焊、溶化极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焰、电子束或激光束来进行的。
所述表面微裂纹的优化的微裂纹宽度在0.1mm~0.5mm范围内。
金属内衬层的厚度在1mm~2mm之间。
所述金属复合衬板的组装是通过焊接方法形成型腔的。
所述金属复合衬板的组装是通过紧固件形成型腔的。
所述金属复合衬板的组装是通过榫结构形成型腔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带有微裂纹的金属复合内腔,提高了通过模具生产的产品质量。由于内腔带有微裂纹,复合内腔内应力在使用前已经全部消失,模具采用分体结构,由于模具型腔内衬层金属取消了热处理工艺,精度完全取决于机械加工精度,腔与腔尺寸误差可以控制在±0.2mm以内,远远超出砌块行业国际标准;
2.带有微裂纹的金属复合内腔,由于微裂纹的存在,使用前已经全部消除了内应力,大幅度提高了模具寿命。复合内腔寿命超过20万次,可以大幅度降低砌块厂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一个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的复合衬板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的一边复合衬板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振动成型砌块/地砖的内腔带有微裂纹的复合模具的另一边复合衬板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玉杰,未经霍玉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1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