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动机构之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783.0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0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鸿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8 | 分类号: | F16M11/28;H05K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机构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机构之调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滑槽部与内滑轨间,因组装公差而造成内滑轨支持力不足的缺失,增加内滑轨的摩擦力,减少滑动时的摇晃现象,进而提升内滑轨的荷重。
背景技术
滑动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对物体垂直向的相对高度或水平向的相对距离进行调整。由于不论是人工制造或自然产生之物体,其除了先天上的形体高度有其限制,也无法自行进行移动,因此必须透过滑动机构的辅助,使物体能在滑动行程内,进行高度或水平距离调整,以期能配合环境以及使用者的相对位置,便于使用者操作利用。
因此,滑动机构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举凡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或柜台等各种家具或电子产品,均可透过滑动机构的支撑而调整其高度或距离,以符合人体工学,让使用者感到舒适。
如LCD显示器、CRT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由于显示器提供使用者视觉接收,因此显示器可透过滑动机构的高度调整,来配合人眼的相对视角高度位置,使使用者的眼睛可正常平视,以舒缓使用者长期使用的视觉疲劳,进一步保护使用者的视力。
目前业界所常用的滑动机构,至少具有一固定之滑槽部以及一可相对该滑槽部滑动的内滑轨,提供物体装设于内滑轨上。
如上述构造,该滑槽部可为垂直设置,透过该内滑轨相对该滑槽部滑动,使物体能于该内滑轨的滑动行程内,进行相对高度的调整。
然如上述常用结构于实际使用时,却隐含有许多使用上的缺失:
1、常用结构由于该滑槽部以及该内滑轨为分别冲压制作,因此容易产生制作上的合理公差,使滑槽部的槽内宽幅过大于内滑轨的宽幅,而产生间隙,使该内滑轨相对该滑槽部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过小。此种公差现象尤其对提供垂直向滑动之滑动机构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使承载物体的内滑轨因缺少滑槽部所提供的相对摩擦力支撑,而无法负荷物体的重量。
2、常用结构由于该内滑轨与该滑槽部间,存有间隙,使得该内滑轨相对该滑槽部滑动过程中,容易产生摇晃的问题,连带使结合于该内滑轨上的物体不稳摇晃,尤其若该内滑轨上所装设的物体为显示器等对于稳定支撑的需求较高的电子产品来说,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滑动机构之调整装置,改善滑槽部与内滑轨间,因组装公差而造成内滑轨支持力不足的问题,增加内滑轨的摩擦力,减少滑动时的摇晃现象,进而提升内滑轨的荷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机构之调整装置,其包含:至少一滑槽部;至少一内滑轨,设于上述滑槽部中,沿该滑槽部导引进行滑移;以及至少一缓冲器,位于上述内滑轨侧端,该缓冲器具有一柱体,且于该柱体相对接近该内滑轨之一端设有止滑材质之帽体抵掣该内滑轨。
如上述构造,由于该内滑轨与该滑槽部间因组装公差,而产生间隙,通过该缓冲器之帽体抵掣该内滑轨,使该内滑轨相对该滑槽部进行滑动时,能增加摩擦力以及该内滑轨与该滑槽部的密合度,减少该内滑轨滑动时的摇晃,同时增进荷重。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一剖视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二剖视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第一剖视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第二剖视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滑槽部1、一内滑轨2以及一缓冲器3;其中,该滑槽部1侧端开设有一第一锁孔11。
该内滑轨2设于上述滑槽部1中,沿该滑槽部1导引进行滑移。
该缓冲器3位于上述内滑轨2侧端且固定于该滑槽部1一侧端。该缓冲器3具有一柱体31自该滑槽部1之第一锁孔11锁入,该柱体31为止付螺丝,且于该柱体31相对接近该内滑轨2之一端设有具止滑效果之橡胶材质所构成之帽体32,透过调整该柱体31于该第一锁孔11内的相对位置,使该帽体32恰抵掣该内滑轨2之侧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鸿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鸿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