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板收合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8176.2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3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板收合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太阳能板,尤指一种可使太阳能板逐渐收合,以掩蔽其受光面,避免受到损伤导致使用寿命及效能的降低的太阳能板收合模块。
背景技术
为因应近年来石油价格的节节高涨,以及人类对能源需求的节节上升,人们开始戮力发展各种省能的机器及装置,且一方面开发具高使用效益的新能源。
太阳能是近来发展出的一种新能源,其不仅成本低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极有机会在未来成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其运用上是藉由装设太阳能板,令太阳能板吸收光能来促成各种装置、结构的动作。此述的太阳能板通常为具一定面积的固态板体,其表面具有一受光面可接收光线,且其内部具有各种转化装置及特定的材料元素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其一般是设置于室外便于阳光照射处,如屋顶、广场或其它高处,而其安装的方式,一般是铺设于一架体上,以其受光面相对于光源,再藉各种固定方式来固设于该架体上。
而就目前所见的太阳能板实施方式及态样,不仅组装拆卸上非常不便,此外,其通常具有一较大且固定的面积大小,因此导致其收纳上存有困难,如此一来,如遇天候剧烈变化如台风、雷雨、冰雹、及下雪等时,太阳能板的受光面极易受到损伤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及效能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太阳能板收合模块,其可藉由人为控制,令太阳能板自动收合,以掩蔽其受光面,避免其受光面受到损伤。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收合模块包括有一太阳能板及一收合装置,其中:
该太阳能板整体为呈一中央具有透孔的圆形板体,其包括有环绕排列的多数扇形基板,该多数扇形基板相互间分别连接有可挠折的收合部;各基板顶面形成受光面,且中央等分处,均进一步轴向形成有可挠折的挠曲部;
该收合装置包括有一动力装置及多数作动杆,该动力装置设于该太阳能板中央的透孔中,具有一轴杆可受动力装置控制伸缩而相对突出或缩入于透孔,且其顶部侧壁上环绕设置有多数枢座,该枢座分别枢接于各基板之间的收合部上邻近透孔处;该多数作动杆的长度均短于轴杆的长度,其分别以一端枢接于轴杆顶端,另一端则分别枢接于各基板之间的收合部上。
使用者可藉由驱动动力装置,令其轴杆伸长而相对突出于透孔,并藉由各作动杆的拉动使太阳能板逐渐收合,以掩蔽其受光面,避免其受光面受到损伤导致使用寿命及效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方式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顶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收合状态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收合状态顶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太阳能板 11透孔
12基板 120挠曲部
13收合部 20收合装置
21动力装置 210轴杆
22作动杆 23枢座
10’太阳能板 12’基板
120’挠曲部 13’收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收合模块包括有一太阳能板10及一收合装置20,其中:
该太阳能板10整体为呈一中央具有透孔11的圆形板体,其包括有环绕排列的四扇形基板12,该四扇形基板12相互间分别连接有收合部13,该收合部13由可挠折式片体(例如:橡胶片、具枢钮结构的金属片...等)形成;其中,各基板12顶面是由单晶硅、多晶硅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架构而形成受光面,且中央等分处,均进一步轴向形成有呈条状的挠曲部120,该挠曲部120为可挠折式片体(例如:橡胶片、具枢钮结构的金属片...等)所形成;藉由收合部13及挠曲部120的挠曲,可令该太阳能板10达成展开或收合。
该收合装置20包括有一动力装置21及多数作动杆22,该动力装置21垂直固设于该太阳能板10中央的透孔11中,可为汽缸或瓦斯伸缩器,其具有一轴杆210可受动力装置21控制伸缩而相对突出或缩入于透孔11,且其顶部侧壁上环绕设置有多数枢座23,该枢座23分别枢接于各基板12之间的收合部13上邻近透孔11处,令各基板12得以相对动力装置21枢转,且令透孔11孔缘与动力装置21侧壁之间存有一间隙可供排泄积水;该多数作动杆22的长度均短于轴杆210的长度,其分别以一端枢接于轴杆210顶端,另一端则分别枢接于各基板12之间的收合部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8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