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热管及塑胶座体一体成型的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7609.2 | 申请日: | 200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7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昆荣;阮庆源;林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7/12;G12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塑胶 一体 成型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导热管及塑胶座体一体成型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常用的散热器的构造种类繁多,但其装设在导热管上的散热鳍片都以模具冲压成具有凸缘的接合孔,而采取扣接方法来扣接,藉由其凸缘来形成间距,其扣接凸缘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扣接麻烦费事;此外,常用散热器都以螺丝来结合散热风扇,螺丝不仅有容易松动的缺欠,而且螺丝松动后,散热风扇转动时会有噪音,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管及塑胶座体一体成型的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散热器浪费材料、扣接麻烦、螺丝易松动及散热风扇转动时噪音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导热管、吸热铜板及散热鳍片、盖体、间距齿杆、橡胶支架、扣具组件或弹性扣具及散热风扇所构成,其中,该导热管相结合的吸热铜板,设有一以模具一体成型,或以模具另行成型,再经组合固定的塑胶座体;该散热片设有复数切片散热孔及若干双连孔;间距齿杆的断面形状与散热鳍片的双连孔相配应,杆体设有两排相背且相等间距的排列齿;橡胶支架主要设有一个固定部及一迫紧部,该固定部固定于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边设有缺口,迫紧部可被拉伸变细,该迫紧部的直径大于散热风扇固定孔孔径;扣具组件包含有弹簧、扣件及固定件;弹片扣具设有一套置孔、弹性双翼及弹性翼尾;在橡胶座体上设有一凸柱与扣具组件或弹片扣具相连;在散热鳍片的直线边或弧形边设有齿列部;在橡胶支架上设有挡持部,橡胶支架的固定部插入散热鳍片内,固定孔与散热鳍片的双连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管粘结于铜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以模具一体成型的塑胶座体及扣具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片扣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片扣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具组件与塑胶座体的组合示意图;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设有散热风扇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导热管1、铜板2、扣具组件3或弹片扣具34、散热鳍片4、盖体5、间距齿杆6、橡胶支架7及散热风扇8等构件;其中,导热管1可采用任何造形的导热管,本实施例中采用U型导热管,底部为平面状,该导热管1的底部以无铅焊锡焊接在铜板2上,再以模具一体成型塑胶座体11,并使铜板2底面裸露,使能以其裸露底面接触热源处,或在实施例上以其他固定方法直接使导热管的平面接触于热源处,用以吸热,该塑胶座体11上设有一凸柱12,以供装配扣具组件3,或弹片扣具34,该扣具组件3包含有一弹簧31、一扣件32及一固定件33,以弹簧31套设于凸柱12,以扣件压在弹簧31上,以固定件33交扣件32固定在凸柱12的固定孔13上;而弹片扣具34设有一套置孔35、弹性双翼36及弹性翼尾37,以套置孔35套置在凸柱12上,并以固定件33或螺丝加以固定,以防脱落,该弹片扣具34在弹性翼尾37被固定时,藉由弹性双翼及或弹性翼尾所赋予的适当角度来产生弹性,而藉由弹性将接触在热源处的铜板2或导热管1的平底部加以压紧;
上述结构中,以模具在铜板2上一体成型的塑胶座体11,在实际使用时也可将塑胶座体另行成型,再与铜板相组合固定;
凸柱12与弹片扣具34的套置孔35在实际使用时采用相配应的四角形或其他有角形状为最佳,使其相套合后,不会有转变角度的现象发生;
铜板2主要是用于吸热,因而除采用铜材质外,在实际使用时也可采用铝、铁及适用的金属材料;
散热鳍片4及盖体5以铝片为主,在实际使用时也可分别或同时使用铜、铁或其他适用的金属材料;如附图6至附图9所示,该散热鳍片4四边可为直线边,或以其一边设为弧形边,并加以齿列部41,以增加散热效果,该散热鳍片4上除设有无数个经排列或不经排列的切片散热孔42及若干个与导热管1相结合的组合孔43外,其约四角的位置设有双连孔44,盖体5也设有同位组合孔51及同位双连孔52,以供间距齿杆6穿插结合;
如附图9所示,间距齿杆6的断面形状与双连孔相配应,杆体上设有两排相背且相等间距的排列齿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丽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厚补偿片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电池自动验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