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7344.6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4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使用于行动电话内,具有对位确实、组装便利及稳固定位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 Card),简称SIM卡,是现今广泛使用于行动电话,一种内建计算机芯片的塑料卡片,用以辨识系统使用者。其传统结构是为一内组于行动电话内部的座体,外加一金属盖体的型态,用户只要直接将用户识别卡置入金属盖体后,再盖合于座体上,即可与座体上的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为方便使用者插卡及避免金属盖体脱落,如中国台湾申请092204546号专利所揭示,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结构出现,其结构主要包括一可翻转的容置盖体及固设于手机电路板上的底座,使用者只要将SIM卡插入容置盖体的空间内,再将容置盖板下压与座体接触并将容置盖板往前推入,即达到讯号连接的目的。
上述惯用的结构于组装时是藉由金属盖体两侧的枢轴由底座两侧的凹槽置入,而凹槽上方具有一开口可供枢轴由开口进入凹槽内,并利用凹槽中央设置一凸肋,使凹槽区隔成前部及后部,使枢轴向前推入前部后定位,该凸肋则抵挡于枢轴外侧,避免枢轴向后滑出而脱离凹槽。但是枢轴尺寸很细小,当枢轴要由开口置入凹槽时,因无任何的导引,所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置入凹槽,再当枢轴置入凹槽后,枢轴必须向前推过中央的凸肋后,才能置于凹槽前部定位,并使凸肋阻挡于枢轴外侧;但是由于枢轴于置入凹槽后必须推过凸肋才能够定位,所以凸肋的凸出度不能太大,才能使枢轴易于推过,又因为凸肋的凸出度不大,使得定位后的枢轴还是很容易因外力震动而退出凸肋的抵靠,导致金属盖体脱落的情形产生。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需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故,设计人鉴于上述各项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子卡连接器的新型专利诞生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以令盖体易于组装于基座上,增进组装便利性及正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结构改良,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盖体更加稳固定位于基座上。
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容置空间内嵌设有复数端子,于基座靠近两侧设有一枢接槽,该枢接槽连接一斜槽,且基座两侧设有导引斜面;一盖体,其具有一插卡空间,盖体两侧向前凸设有枢接部,该枢接部的枢轴可藉由导引斜面的引导顺利进入斜槽并定位于枢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枢接槽的深度大于斜槽的深度有效避免枢轴脱离,进而可达到对位确实、组装便利及稳固定位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图1A部分的放大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枢接部的侧视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装于基座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装于基座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装于基座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装于基座的动作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装于基座的动作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装于基座的动作示意图(六)。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盖体掀开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侦测端子组作动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侦测端子组作动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号说明
1 基座 11 容置空间
12 端子 13 凸部
131 枢接槽 1311前槽孔
1312后槽孔 1313窄部
132 斜槽 133 开口
134 定位块 14 导引斜面
15 扣合部 151 扣合槽
16 侦测端子组 161 抵持端子
162 侦测端子 2 盖体
21 插卡空间 22 枢接部
221 轴杆 222 枢轴
23 凸扣 24 凸片
D 第一直径 d 第二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